导航菜单
民生在线

宏升村“小城屯”里飞出了“金凤凰”

2019/9/5 11:12:01 来源:法治中国廉政网视   作者:朱善永 杨永顺

黑龙江哈尔滨市双城区一莘莘学子终圆“清华梦”


法治中国廉政网视讯(朱善永 杨永顺报道):2019年6月27日上午,对于哈尔滨市双城区西关镇宏升村小城屯的莘莘学子陈松来说,这一天是一个极不平常的日子。哈尔滨市双城区广播电视台和网络平台高考成绩单刚刚发布,双城区各大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相继重磅推出:黑龙江省重点中学兆麟高级中学2019高考又传捷报,陈松同学凭借690分高分提前将被全国著名学府--北京清华大学意向性录取。



此消息不胫而走,在陈松的家乡双城区西关镇宏升村“小城屯”,更是令人振奋、雀跃。陈松以690分的高分一举夺得全区理科状元!这是“破天荒”,自小屯成立从来没有的大喜事儿,也是镇上有史以来首次获得此项殊荣的“学子”,顿时整个“小城屯”都沸腾起来了,一传十十传百,一时成为“古堡双城”众乡亲街谈巷尾、茶余饭后的重要话题。对陈松今年高考夺得如此高分,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屯,激起一片又一片涟漪,陈松,这个名字一时成为城区人们关注的焦点,都非常希望知晓陈松同学,其人其事。

宏升村“小城屯”,位于哈尔滨市双城区西关镇西北部角,小屯不大,只有百余户人家,但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离小城屯仅仅十米,就有两座古城,所以当地人都熟悉土名,叫它“双城子”,据《双城文史研究》显示,小城屯古城,又称“跃进古城”,是双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厚重的历史,滋养着人杰。2002年10月28日,陈松同学就在这里出生,当陈松咿呀学语,蹒跚地学着走路的时候,忽闪着大眼睛,说出稚嫩顽皮意想不到奇妙话语时,常常引得村民捧腹大笑,都夸他聪明伶俐又十分可爱。

快到上学读书的年龄啦?因为屯子小适龄儿童少,本屯没有学校,2007年暑期开学时,按着国家规定的入学年龄,年仅4周岁的陈松是不允许的,但经过严格的入学考试,破格被录取到屯南的西关村(俗称西关所)村小学去读书。离家两公里多远的路途,每天陈松都准备好上学的用品,徒步和屯子里几个同伴去上学,无论春夏秋冬,总是不辞酷暑严寒,他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头。

转眼已经三年级了,假期趁他在家的时候,爷俩能唠上几句知心话,咱家祖祖辈辈住在这屯子里,面朝黄土背朝天,溜垄沟找豆包,家里经济条件始终不富裕,都没有读多少书,当时学的那点儿文化,早已经就饭吃了,家里虽然条件不好,只分到几亩口粮田,父母必须到外面打工,但是你要好好地学习,一定要争口气,为我们家族能圆上一个梦,那就是考上大学,并且是像样的大学,这是我和咱家族对你的唯一期望。

小小的陈松,听在耳里,记在心上。人有天灾祸福,天有不测风云,就在陈松小学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在外面打工的爸爸妈妈回家了,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是,却是为了离婚才回家的,一个完美的家庭就这样不欢而散了。面对这既残忍又悲切的冰凉事实,陈松做为儿子,无力改变什么,只能暗暗在心里蒙受那份难言的痛苦。

爸爸、妈妈的离婚,给小陈松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和创伤,当时他觉得心里压力很大,情绪也曾一度低落,上课的时候,闷头不语;下课也不愿意出去和同学们一起活动。这时候的班主任老师觉得不知哪里不对劲儿,通过观察陈松的一举一动,发现苗头不对,及时找他促膝谈心,得父母离异后,与他进行心理疏导,不能因为爸爸、妈妈离婚影响学业,要从爸妈离婚的阴影中尽早走出来,回到正确的学习轨道,不但要好好学习,还要取得优秀的成绩!老师的一席话,像一股股暖流滋润着他的泔渴心田,激励着陈松同学迅速鼓起学习的勇气和风帆。



    2013年7月16日,陈松小学毕业的时候,曾站过大岗搬过砖,开过货车摆过摊儿,历经千辛万苦的爸爸,从外地打工回到了家。爸爸这么多年没有买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是凑合着穿;爸爸为了凑足陈松的学费和生活费,有时候一时钱不凑手,宁可求亲靠友借钱、抬钱,也要满足陈松的需要;爸爸在外面省吃俭用,口挪肚攒......可爸爸这次回家,为了让儿子能够尽快摆拖因爸妈离婚带来的阴影,回归到原来的正常状态,;为了让儿子能够增长见识,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为了儿子能够从小树立宏伟的目标,立下远大的志向,他咬紧牙关,豁出去,决定带领其赶赴北京,参观清华大学......
    也就在陈松小学刚毕业的第三天,正是初夏时节,烈日炎炎,骄阳似火,父子俩人汗流浃背、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城,来到了“清华园”。清华大学不仅是全国重要的高等学府,在世界也享有盛名,还是国家的科技研发中心,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吸引许多有志青年投身其中,是国家科技人才的摇篮,蜚声国内外。父子二人第一次来到清华,爸爸成了陈松的贴身护卫,紧随着他的脚步,陈松凝神注目在名人墙面前,逐一详细的拜读,露出佩服敬仰的面容;坐在清华大学的教室里,陈松低头凝眉沉思;站在清华大学的校门外,陈松心里充满了向往,积压很久很久的想法,终于抑制不住的迸发出来!“清华大学,请你等等我,六年后,我一定昂首挺胸、堂堂正正的走进您的校园,成为清华学子中的光荣一员!”

那一刻,陈松的眼里含有激动的泪水,刹时,他与和爸爸,不约而同地都双手都攥紧了拳头,瞬间,便又撞击在一起,然后紧紧拥抱。为了这个崭新的约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小陈松从幼小的心灵中,早已经选定了目标,并且义无反顾。
爸爸,为了生存,让家里的人生活过的更好些,又踏上打工的坎坷之路。陪伴陈松时间最长的应该是慈祥善良的奶奶啦,爸妈离异后,爸爸长年在外面打工挣钱,陈松成了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只有奶奶常在身边照顾他,奶奶没有多少文化,认识的字不多,话语很少,但是,不管是小学、初中、高中读书,还是走读住校,奶奶都陪伴在陈松的身边,衣食住行,体贴关爱,不离不弃。有一次陈松得了重感冒,被奶奶发现了,着急的团团转,又是熬姜汤,又是买药,直到感冒得到缓解才松了一口气。奶奶默默地用行动支持着陈松,无怨无悔地把爱奉献。陈松的爸爸,因为家里的几亩薄田难以维持家用,时常全国各地到处打工挣钱,但是不管吃多少苦,遭多少罪,都义无反顾的支持陈松的学业,只要陈松提出购买学习资料,都能及时达到他的要求,是陈松背后强大支撑和坚强的后盾。



    2016年7月15日,陈松初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重点高中双城兆麟中学。同年8月20日,被分到兆麟中学精英班第二十六班,班主任是贾齐老师,兼教语文课,一直到陈松毕业。提起陈松,贾老师如数家珍,话语不断,陈松同学头脑聪明灵活,有时候也贪玩儿,因为家庭的变故,思想不稳定,经常产生波动,情绪一度跌入低谷,发现苗头后,马上找其促膝谈心,将成破利害说明白。陈松很听话,也能够及时改正小毛病。成绩好的时候,告诉他戒骄戒躁,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及时鼓励,并给予支持与帮助。在他遇到困难时,时常送给他温暖,一次高二的时候,其不小心将左腿骨扭伤骨折了,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专门弄了一张午睡躺椅,专供陈松使用,让其尽快恢复健康,减轻痛苦压力,使他心悦诚服,对学习更加充满信心,倍加努力刻苦。
    贾齐老师常说,陈松是比较懂事孩子,有时也犯一些“小毛病”,找他谈心,讲一些古今人物励志的故事,很有志向的陈松都能给老师写一封信。其中有一封信是这样说道:老师您在外表看来的确像一位难以接近的人······因为您不苟言笑,每天听到您语气最温柔的时候,大概就是您带我穿梭古今励志故事之中,领略李白的豪放洒脱,杜甫的家国情怀,苏轼的旷达胸襟。希望您能知道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同学,尽管有时犯些错误,但我们大多数时候还是在为自己的将来做着打算,为自己的梦想去拼搏。又不希望您把这种理解表现出来,因为那会让我们懈怠颓费,老师,请您放心!您的谆谆教诲和期望我会牢记在心,时刻警醒自己,坚信自己并不平凡,不想这一生碌碌无为。我将笑到最后,笑的也许最灿烂......
    陈松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谨记老师的谆谆教导,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懈怠,把各科老师的讲解重点牢记在心,深夜熄灯后因为题没有做完,在被窝里借助微弱手机电筒光做完;在浩如烟海的刷题中,不是漫无目的泛泛做题,而是有针对性的选择;对于自己理解的不深不透的,不耻下问,一直到弄懂学会为止;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比赛,且能广采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面对高考最后的冲刺,临场沉着冷静,自我调节心理障碍,保持良好的心态,浏览审题,认真答好没一张考卷,把最好成绩展示出来。
    陈松志存高远,在兆麟中学这所历史悠久,具有红色基因传承,百年不断创造辉煌,学子遍及天下的学府。参加学校和班级举行的希望之星麟园秀、百日誓师大会、跨越兆麟门、奔向状元门、领导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熊熊的希望之火,一次次点燃了陈松对未来的憧憬和期望。兆麟校园里紧张的学习氛围,优越的学习条件,雄厚的师资队伍,使陈松学习更加勤奋而努力地学习,在历次考试中成绩总是遥遥领先,位居前列。
    更令人称奇的是,从小学一直到高中,在当下风行不止的补课浪潮中,堪称五花八门、层出不穷、花样翻新,而陈松却从来没有补过一节课。就在高考到来前些日子本想补一下英语,可是一天还不到,英语老师却对他诚恳地说:“孩子,你不用补课了,你的英语水平已经很优秀啦!”陈松为了备战高考,放松心情,足球场上时常有他奔跑驰骋的身影;羽毛球场上你来我往,也有他欢快酣畅的笑容。就在高考前几天还在玩游戏,也许这是他最好的休息和更好地蓄锐吧。并且在兆麟中学举行的高三学生大会上的发言中,陈松这样说到,高考冲刺不是拼了命的刷题,冲刺是把更多的时间交给自己,清楚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不自卑、不自大、不自欺。要相信,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陈松是一个聪明智慧的学子。在班级组织的篝火晚会上,两米半的孔明灯,放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喜欢思考的陈松,在他的主导下,几个同学在外围围成一圈儿,当班主任老师点燃了第一把火之后,陈松自动当起指挥,选好角度,告诉大家怎么样借助风的力量,使孔明灯缓缓起飞,越飞越高,把同学们各自的理想放飞,他竟毫不犹豫地毅然写下:“我一定要考上清华!”这八个字,伴随着清风明月忽闪忽闪地飘向远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几经坎坷,几度磨难,几度拚搏,莘莘学子陈松,以690的高分再次刷新学区今年高考纪录,以优异的成绩,在全区学子中成为佼佼者而独占鳌头。成绩的取得,来自他往日的拚搏和辛勤汗水,2019年7月25日,当陈松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的眼角湿润了,终于圆了陈氏家族几代人的一个梦想,跨入清华学堂--为家乡父老乡亲,也为母校增了光、添了彩!

这不仅仅是古堡双城人民的骄傲与自豪,也为现在参加备战高考的学弟学妹们树立标杆榜样,因而受到哈尔滨市双城区教育主管部门和母校兆麟中学的表彰。西关镇的党委和西关镇宏升村小城屯党支委领导,亲自上门慰问,为其送去了文化局领导亲自为其撰写的牌匾上面写着:“麟阁先声水木清华”八个流金大字。尔后,西关镇党委、西关镇宏升村党支部及爱心企业老堡旭杀猪菜又分别为其送去了助学赞助金......


    “清华大学你好,我来啦!”莘莘学子陈松,这轻声细语,道出了一位农家孩子、寒门学子梦寐以求的心声。2019年8月14日,年仅16岁的陈松带着古堡双城家乡父老乡亲的厚望,带着青春的梦想,以饱满的激情,如期踏进清华大学校园,成为清华大学众多学子中的一名新秀,陈松的爸爸再次陪着他来到清华园,忙里忙外,找宿舍楼,铺床叠被,打扫卫生,找食堂的位置。爸爸相信,更加广阔的知识领域在等待他去深造攀登,让其百炼成钢,也相信他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用自己闪光的青春,造福于民,续写最美丽动人的篇章!!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
    清华园好大,一眼望不到边,根本没有功夫,去好好看一眼。爸爸,望着儿子穿上军训的服装,喜出望外,左看右看,舍不得离去......“爸爸,马上就要军训了,孩儿不能送您去火车站啦!”陈松确实没有时间去送爸爸一程,电话关机了。

火车缓缓启动,带着依依不舍的深情,坐在回家的列车上,爸爸热泪盈眶,一不小心,泪珠滴落在他粗壮有力的手心上······


责任编辑:齐梓怡

首页|电脑端|网站地图

法治廉政网视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