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生态旅游

真抓实干为民生 龙江援疆情意浓

2019/9/19 14:47:53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作者:王思超

金秋九月,笔者走进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阿克乌提克勒村、富蕴县塔拉特村、青河县喀让格托海村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一八五团等黑龙江对口支援地,只见曾经高低不齐、粗细不均的土围墙、木栅栏被高大院墙替代,农牧民居住的干打垒土坯房也变成了砖混结构的农家院落。

漂亮的农家乐旅游点、干净的民宿小院、修葺一新的采摘小菜园……近年来,黑龙江助力阿勒泰地区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黑龙江省第三批援疆干部进驻阿勒泰地区后,在旅游、卫生、教育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以旅游为抓手推动脱贫攻坚,成为阿勒泰山南麓一道亮丽风景。

旅游为主体

9月4日,今年第七趟“龙泰号”援疆旅游专列载着560余名游客离开阿勒泰。援疆干部、阿勒泰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韦红兵介绍,“‘龙泰号’2017年发车4趟,2018年发车8趟,今年计划发车10趟,累计22趟旅游专列将为阿勒泰送客2.4万人次。”

旅游专列游客抵达阿勒泰市

黑龙江省第三批援疆干部人才领队兼前方指挥部总指挥、阿勒泰地委副书记李兵说:“专列有效拉动了阿勒泰地区旅游经济。阿勒泰地委、行署积极贯彻落实自治区旅游兴疆战略,构建‘以旅游业为主体,牵动一产,托举二产’的发展格局。同时,援疆工作以民生项目为主,脱贫攻坚与援疆工作紧密结合。”

黑龙江省第三批援疆干部到阿勒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编制全域旅游、乡村旅游、自驾游和跨境游等多项发展规划,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成为阿勒泰地区所有行业规划的上位规划。

与此同时,黑龙江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也加紧在阿勒泰地区以及兵团第十师布置了一系列援疆工作任务。三年来,援疆各方面成绩斐然,尤其是以脱贫攻坚为主的旅游项目最为突出,打造出了阿克乌提克勒村、塔拉特村、喀让格托海村以及一八五团一连等样板村和景点,旅游带动村民、连队职工增收效果显著。

就以黑龙江援疆青河分指挥部援助下的青河县阿热勒镇喀让格托海村为例,3年前,大青格里河上游一座水库发生崩坝,为确保村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得不迁移下来。援疆干部、青河县委副书记杨易军说:“村民迁移下来后,我们发现安置之地恰恰位于前往该县重要景区三道海子的必经之地,村民没有土地可种,生活都很困难,我们决定以该村为援助对象。”

三年来,黑龙江援疆资金中拿出近2200万元针对喀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进行整治、改建引水管线建设自来水,帮助32户建抗震安居房,辅助76户建住房、煤房、棚圈、卫生厕所、庭院墙壁、庭院大门,还对44户旧房、侧房、毡房进行修缮并粉刷,建人行道进行绿化、铺设花岗岩、筑建凉亭、花园、景观灯等,有效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村子刚改造完,农家乐业主努尔别克·巴合提就迫不及待开工了,“看到那么多游客,就赶紧拿出20余万元,计划再建三间客房。”

援疆干部、青河县发改委副主任滕国栋说:“青河县有个养狼人,养了100多头狼,经营上有困难。我们2018年提出在喀村附近建狼园,今年就可以完工,再依托青河县滑雪产业发展,这样也能带动喀村村民的增收。”

黑龙江援疆青河分指挥部推动阿热勒镇阔步村实施“粮药双丰”项目示范基地建设,1500亩小麦套种柴胡、黄芪等中药510亩。“粮食收割后药材开花将形成观赏性经济,吸引游客到青河县旅游。花期过后,还可以兼收药材,实现粮药旅三丰收的目标。”杨易军说。

青河县阿热勒镇喀让格托海村刚刚建成的新房整整齐齐

成效显光彩

青河县喀让格托海村刚刚建好,旅游在来年将见到效果。而富蕴县可可托海镇塔拉特村和福海县阔克阿尕什乡阿克乌提克勒村已经收到显著成效。

塔拉特村紧邻5A级景区可可托海,被誉为“额河第一村”。援疆干部到来后,全村建成了统一房屋和院落,干净整洁、错落有致。然而,在此之前,村里都是低矮、歪扭的干打垒房屋,很多村民家门口只有长短不齐、破烂不堪的木栅栏。

游客在富蕴县可可托海镇塔拉特村额河人家民宿门口合影

援疆干部、富蕴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李海军说:“我们整村推进村民住房、毡房、院墙建设以及地面硬化等,现在旅游成了全村人的新职业。我们还利用援疆资金建了额河南苑民宿,年内可完工,将与塔拉特村一起形成特色村落,进一步带动农牧民就业。”

该村额河人家民宿老板齐娜·木拉提别克本来在县城大药房打工,看到同村人开起民宿赚了钱,便回到了村里。“今年回来到现在,赚了有15万元,好过在县城里打工。”

村长恰力哈尔·沙力哈的黑走马小栈推出了“美食+节目”套餐。旅游旺季到来时,他家忙起来可以接纳60余人同时用餐、30位客人同日入住。恰力哈尔·沙力哈说:“我还计划建村里最大的哈萨克毡房,直径有9米,可同时容纳30多人住宿和用餐。”

阿克乌提克勒村位于福海县4A级景区海上魔鬼城旅游环线上,路过的游客不少,可就是没有停下来的。援疆指挥部看到这种情况,对该村进行了整村改建。如今村民家破落的土坯房子变成了砖混房,游客也愿意坐下来品尝美食,甚至住下来。该村牧民肯杰别克·沙勒特两年前还放着牛羊,看到希望后,他毅然卖掉了一半的牛、羊,去年扩建两进房屋以及一顶砖混毡房,命名为“清泉农家乐”,2018年营业额达30万元。

走进肯杰别克·沙勒特的家里,笔者看到地面和墙面均贴上了漂亮的瓷砖,卫生间也窗明几净,还通上了暖气、自来水。“是我赶上了党的好政策,父母不能给我的,现在援疆干部都给我了。”肯杰别克·沙勒特激动的说。

福海县阔克阿尕什乡阿克乌提克勒村的游客中心

据了解,全村还有不少像肯杰别克·沙勒特这样的农牧民直接或者间接为旅游提供服务。

在兵团第十师一八五团改扩建团史馆、新建抗洪守土纪念广场等即将完工。该团团部悠悠果园农家乐是边境团场一八五团的受援的五家农家乐之一,业主女儿陈晓琪说:“过去家里仅仅通过种地年收入才3、4万元,现在通过黑龙江省的援助,扩建了农宿和果园,随着游客的增多,我家2018年收入达到了8万元,我还在一八五团当上了一名讲解员。”

此外,一八三团建设的黑木耳人工培养采摘基地,将开展生态农业采摘游,计划打造一家3A级旅游景区……援建成效正在阿勒泰地区及兵团第十师大地上绽放光彩。

一生援疆情

“金山银水爱洒援疆路,高天阔土传递龙疆情”,在阿勒泰地区黑龙江援疆楼前一块展板上这条宣传语,正出自黑龙江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党委委员、阿勒泰地委副秘书长孙鸿飞之手。“‘三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我们第三批黑龙江省援疆干部与阿勒泰地区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现在已经相互离不开了。”

援疆干部、阿勒泰地区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吴大鹏被大家誉为“活地图”。他说:“我熟悉阿勒泰的每一条路,走遍了每一处黑龙江援建点,熟悉每一栋援疆楼的位置。”

“我们用心、用情、用智帮扶,将十师旅游宣传整体纳入伊春市旅游宣传体系,组织旅游企业赴北京、沈阳、伊春、青岛等地促销,是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做好援疆工作的。”说起伊春市对兵团第十师北屯的援建工作,援疆干部、兵团第十师北屯市发改委副主任杨旱雨如是说。

“三年来,黑龙江省已累计派出计划内援疆干部人才275人,计划外柔性人才731人;累计投入6.85亿元,资金到位率和开工率达100%;实施援疆项目306个,计划外资金和物资1.47亿元,招商引资近20亿元……旅游、卫生、教育等产业援疆成果丰硕。”李兵说。

正是因为这些成绩,阿勒泰地委给予黑龙江援疆工作“真抓实干、真金白银、真情厚意”的高度评价。

如今在拥有“千里旅游画廊”美誉的阿勒泰山南麓,“黑龙江援建”字样遍布阿勒泰地区各县市、兵团第十师等地,并且成为一处处亮丽的美景。

带有“黑龙江援建”字样的北屯博物馆、图书馆

责任编辑:齐梓怡

首页|电脑端|网站地图

法治廉政网视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