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法院司法

司法为民 | 土地为民本,法官倾情调解为民生

2019/10/14 10:06:07 来源:法治中国廉政网视   作者:徐庆涛 周和巧


法治中国廉政网视讯(徐庆涛 周和巧):近日,在石泉法院法官干警的不懈努力下,城关镇某村委会和村民因土地占用补偿产生的纠纷得以画上圆满的句号,当事人双方最终摒弃前嫌握手言和。

时间追溯到一个月前,石泉法院受理了这起城关镇某村村民委员会和该村村民为两方当事人的合同纠纷案件。承办法官细致听取双方诉求后,立即着手多方了解案情的起因和经过。因修村级路占村民耕地一事,村委会与该村民签订了占地补偿协议,但基于客观原因,协议中的补偿条件无法实现。该村民因此与村委会多次协商不成,甚至起了争执。该村民还多次扬言要上访,纠纷起了两年有余,最终还是闹上了法庭。村委会负责人和该村民多次来到法院向办案法官表达自己的权利诉求,并提供了相关证据材料。

承办法官认真汇总了案情,及时向院领导汇报。院领导高度重视,与该村所在镇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了沟通,院领导携承办法官一行共同来到村委会,与镇政府主要负责人及村委会负责人当面进行三方会谈,本着为群众化解难题的原则,共同协商解决办法。


当事人为干警点赞!

10月10日下午,当事人在承办法官的见证下拿到了补偿款,满脸笑容地向承办法官和干警表达了衷心谢意。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办案干警的疲惫和辛劳也随之烟消云散。

办案法官更是多次对另一方当事村民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诉之法律法规,一次调解无法达成共识就来两次,两次调解没有结果就来三次。凭着办案法官的热诚和执着,看着法院干警每次辛辛苦苦地来调解,又风尘仆仆地赶回单位工作。当事人双方被这样一群司法为民、执法为民的法院干警所感动,愿意放下各自的成见和固执,在法庭心平气和地坐下来理性表达诉求,接受了调解意见,此案最终以调解结案。

法官说法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加之近年来国家对“耕地红线”的管控越来越严格,土地占补愈加显得非常敏感。而对依赖土地发展生产的农民来说,它不仅是生存依据,更是生产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土地纠纷处理结果的好坏不仅直接体现在群众满意度上,更对基层组织的公信力产生着深远影响。

此案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写,石泉法院的承办法官始终不忘司法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感受到法律的温度。

责任编辑:齐梓怡

首页|电脑端|网站地图

法治廉政网视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