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艺术
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
2019/10/18 16:16:35 来源:法治中国廉政网视 作者:荆磊
读画观人,第一次不知所措,第一次对画家产生敬畏的同时,感到自己目光摇曳,所及和灵魂对碰到的,有一股矛盾的力量强烈对峙。在对峙的力中,心居然越来越沉静,趋于虔诚。

留意张少石老师的画,源自蜜友齐贺。齐贺是为数不多的年轻女中医,她的医术和医德正如她挚爱的莲花一样,让人时时想到禅或佛,静美祥和之态可以随时普世济世。齐贺庄重地跟我提起中国画虎之父张少石老师要来辽中,并提到张少石老师曾师承娄师白先生。我猛然想起一件事,2014年参加辽宁省首届百名艺术家作品展时,参观宋雨桂老先生《新富春山居图》。说实话,我不懂画,但偏偏在某一刻,能听到画中潜藏暗涌的声音。那一次,我似乎听到宋雨桂先生人生低谷时的沉郁之声,又似乎感受到宋雨桂先生巅峰时那种朗朗之境和不管不顾的气息,令我心潮起起落落。看画的人中有一位白发老者说,老宋可与齐白石、徐悲鸿、娄师白、张大千等大师一起蜚声画坛了。这些大师所处之位于我而言是一个神秘所在,我听了只是微微一笑,感觉那是隔着时空的,与我一点瓜葛都没有。尤其想到齐白石先生笔下那些纤细至虚无的青虾触须,徐悲鸿先生笔下飞扬至酣畅的奔马,娄师白先生笔下生动至呆萌的小趣鸭,还有张大千先生那突破传统笔墨、带着西方现代抽象表现手法的辣笔疾风,泼墨与泼彩的山山水水,是我永远不能领悟的艺术高度所在,那种遥不可及感反而让我觉得真实。人生总有许多巧合,两条平行线居然也会有倾斜交汇的一天。
没想到,这一天突然而至,我能有幸亲眼看到张少石老师画小鸭子,寥寥几笔,不过数秒之间,小鸭子便憨萌而生,而且传承于娄师白先生的画骨遗风。隔案临屏,张少石老师挥洒自如地润笔,距离如此之近,却让我有恍惚感。就是现在反复看张少石老师写意螃蟹的2分54秒视频,依然有时空感。唯有站在画前,看着张少石老师亲题的名字和印章时,才觉得我与老人家曾真实地遇见,真实地坐在他身边感受过他的茶道。而且这一遇见无惊喜,却惊心,似曾相识感很强,难过情绪时时滋生。我不是崇尚名流的人,但心心念念中,感触他的慈悲与泰然,不禁心生敬畏和不舍。而他作为中国画虎第一人,那种灌注笔端的霸气和画布之上凝天聚气的浩然,以及画风里洒脱之下、内敛之后的喷张之势带来的冲击感,让我产生置身旷野的错觉。之前一直以为,想要了解一位画家或者作家,就从作品里打开缺口。作品所诠释出来的信息,一定是作者的魂韵所在。借此,我反复看张少石老师的雄风图、牡丹图、莲花图,越看越震惊、越看越敬畏。雄风图毫墨间天地之辽远,雪野之苍茫,虎或行、或卧、或回眸一声长吼,恍惚中似听到松涛与共。虎尾横扫,落雪应声而下,气势也变得恢弘。虎步起落,稳健携风,那力道在虎背之间,拱起再落下,腰肢摆动,如虬龙发力,既有王者的霸气又有茕茕孑立的孤傲感。雄风不与雅就,偏偏张少石老师巨幅雄风图中却又像工笔的缜密,骨骼峋立、毛发如丝,哪怕一丛灌木上的小毛刺,都在细节中画到传神。这让我想起著名的中国明代画家吕纪,和他的工笔花鸟。因为我喜欢那些精细线条以及精密着色、哪怕是鸟身上的一个斑点,都令我怦然心动。何况张少石老师笔下的虎须、吊晴、甚至鼻梁上的沧桑褶皱,无一不体现出画功的妙绝、画心的细腻、画技的纯青、画意的深刻,乃至画魂破卷而出的、独有的众生孤寂之象。张少石老师每一张雄风图,似乎都在有意无视时空,而匠心却独酿出年轮无法忽视众生的宿命感。大概张少石老师想谶语暗藏吧?最骄傲的王者与最卑微的生物同在这个世界,同在年轮的布局之下生生灭灭,其实没有什么不同,唯一不同的只是一个身份。而在大时空之下,所谓的身份尊卑不过是分区域而定的一个标志性符号而已。或许我想复杂了,就画说画最终还是回到画中吧。张少石老师虎王诞生的强力背景几乎都是皑皑白雪和苍松虬壁之间。而这些却一反工笔画那种精工细描,富丽着色,法度上限等苛刻手法,而多了勃发的写意之势、凌厉之风,有压抑之后迸发的淋漓感,有万籁俱寂之中,王者独尊之美,还有雪卧冰崖,虎踞磐石之上,风渐渐睡了,松涛也进入打坐状态的禅静。

记得张少石老师品茶时,他气定神闲,悠然重复着茶道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位坐在他身边的人,边轻松交谈,边享受茶道带来的愉悦。这些细节,与他的画风比较起来,就好像草原刚猛的风遇见湖边弱水,对峙之后,继而完美糅合,形成刚柔兼济、外放内敛之气度。这一切,也许与张少石老师深谙佛法有关,他说过,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佛,修佛修心,与其跋山涉水地去拜佛,不如孝敬好身边的老人。他每一次合十问候时,脸上即凝重又慈悲,释放出的气场,任谁见了都会敬而不畏。而这一切,确实是张少石老师将内心的万千轰鸣与磅礴,留给一盏茶或一炷檀香,一声佛号来禅化。写到此,想起电话里曾跟张少石老师谈起他画的老虎,我说,我读出虎王雄风的同时,还看到一种悠然之气、淡然之风。感觉内质的王者原本就是气场与人的震慑,真正的王者之风就该有这样泰然与悠然的气度,这本来就是精神贵族与生俱来的本质,这一切跟老师的气场和精神境界息息相关。但我不敢写出来,怕有人说我歪解虎王之气和虎王之父的画风。

张少石老师听后笑着说:“你没看错,我画的老虎还真有悠然之气。因为老虎不像狐狸那样狡猾,它也不像狼那么凶残,它更不像猴子那么聪明。不管是风狂雨暴,它都巍然不动。它有它的特性,这就是王者之风!在画老虎时,首先你这个人、这颗心必须要跟老虎相应……还有,老虎很猛,但不残暴。这点我画的百虎图能体现出来,它们像一个大家庭,也像我们有老有少,有天伦之乐……”张少石老师的话,让我内心又是一震,艺术家的情感竟然如此微妙,与自然风物竟然能达到物我相通、相融。如此,展示在大众面前的根本不是画,而是复活艺术、超然物外的精气神儿。于此,我终于将张少石老师的画心与人魂从悖逆中理顺。感知到张少石老师的气度是修为,而画的气场才是不可扭转的灵魂气场。胡一川曾说过,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的感情是属于时代的。其实,我更深的体会是每一个伟大艺术家不可复制的灵魂气场。尤其创作时,会没来由地产生巨大的孤独感或突然迸发的异象感。这些感觉,及时捕捉,刹那便会创造出无法复制的永恒。即便是一个大师,每一幅作品都是环境和心境不同的产物。亦如张少石老师的画,除了大胆写意,还有妙不可言的工笔经典,那种稍纵即逝的倏然感也深藏其中。这是思维睿度的反应,登峰造极的创作高度之呈现,抓住闪过生命的灵光,渐已忘我,渐入无人之境。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画中有画,可隐故事于无声,可隐历史于方寸之间。正如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徐谓大师所言:“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

张少石简介:张少石,号牧虎草堂主、伏虎散人,男,1951年生于河北易县,现为中国书画研究会理事、北京陶然书画院顾问、北京文房四宝堂艺术顾问、一级画师。现居住在河北廊坊市。自小受家风熏陶与美术结缘,幼年刻苦钻研画技,并临摹古今名作。1972年拜娄师白大师学习大写意花鸟,而后又相识很多画虎名家,少石先生开始倾爱于画虎。他笔下的虎风格独具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有阳刚之气和呼之欲出之感,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美称其为当代"虎父",娄师白先生在其画的百虎图边款上题赞“少石仁弟,画虎有其特点,能自成风格,构图严谨,生动有趣,可誉以虎王之称。”代表作有《雄风》、《雄风万里图》、《啸雪》、《王者之风》、《远瞻山河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