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聚焦
越狱蛰居十六载,千里追逃终落网
2019/10/21 10:06:42 来源:法治中国廉政网视 作者:李佳芳 张宇
法治中国廉政网视讯(李佳芳 通讯员
张宇):2003年春节后,两名五马坪监狱(现嘉州监狱)在押服刑人员王某强、庄某飞脱逃,两年后庄某飞落网,而王某强如同凭空消失了一般,从此失去了踪迹。

一场延续16年的追捕
王某强越狱后,监狱和警方多次追捕均无功而返。沐川县作为原五马坪监狱的所在地,也是脱逃人员的上网地,王某强被列为网上逃犯后,沐川警方将其作为重点对象长期追捕,但16年来王某强杳无音信。“明明知道犯罪嫌疑人就是他,但以当时的条件,想从茫茫人海中把他找出来却不是一件容易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功抓捕王某强成了一代又一代沐川公安民警的心结。
随着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为打击犯罪、追逃定位提供了有利条件。2019年,沐川县公安局将“迎庆”专项行动与“云剑”行动紧密结合、统筹推进,适时启动“清网行动”,对历年上网逃犯进行再梳理、再研判,多抓获一名在逃人员社会就多一分平安。8月17日成功抓获网上逃犯陈某琼后,追逃民警再接再厉,全方位开展对王某强的缉捕工作。侦查员多次深入王某强的户籍地彝族乡村,对王某强的信息进行反复核查,最终发现两个十分可疑的电话号码,这两个号码的持有人都是“王某泉”,两个号码之间互相又有通话,其中一个号码在四川省甘孜州另一个号码则长期活跃在凉山州、甘孜州和云南楚雄一带周围人称这个号码的主人为“王总”。侦查人员没有放弃线索,继续循线研判、调查,多个关联人浮出水面,均指向此“王总”就是公安机关要找的王某强。
正义也许会迟到,却从未缺席
16年的漂泊,王某强已漂白身份成为一个“包工头”到处承包工程。这三个地方不是藏区就是彝区,在工地实施抓捕风险隐患极大,只有在路途中和旅店内才能安全实施抓捕。2019年9月19日13时许,侦查人员获悉王某强第二天可能要前往楚雄山区工地以及当天持他人身份证在云南省楚雄州某旅店入住的消息。

当天下午2点,抓捕民警出发前往楚雄。楚雄距离乐山九百多公里,全程虽是高速,但多数是限速的山区公路,特别是进入云南昭通境内,大雨、浓雾、修路、堵车让民警的前行困难重重。累了、困了只能在狭小的空间内休息,饿了也只能在服务区稍作休息吃点干粮继续赶路。800、600、400、200,夜越来越深,看着导航上越来越小的数字,每一个民警都打着十二分的精神。服务区简单用餐的同时,参战民警制定了初步抓捕计划,20日凌晨三点,抓捕小组到达楚雄州旅店。在对嫌疑人所在房间结构进行了解后,进一步完善了抓捕计划。

凌晨三点十分,随着一声巨响民警踹开房门,王某强刚从睡梦中惊醒,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就被警察控制住了,正当王某强还在惊诧之时,他见到了一身他最不想见到的服装,还听到了他最害怕听到的“别动,我们是警察”。王某强听到这声四川口音的话语,他下意识抬起头,转瞬又低下头来,假装听不懂。无论民警怎样问,他都一口咬定自己就是王某泉而非王某强。
这时,一同参与抓捕的技术民警开始对王某强进行现场指纹比对。随着一个个指纹的录入,王某强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从脸上往下淌,面色变得越来越白,当民警比对完最后一个指纹后,王某强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再问其姓名,他放弃挣扎,承认了自己叫王某强,这十几年来他一直以王某泉的身份生活,或许他自己都认为自己就是王某泉了。
提心吊胆16年,一朝被抓如释重负
16年漫漫追逃路,王某强的落网是必然的,也是沐川警方长达16年坚持不懈努力缉捕的成果。据王某强供述,逃跑后,由于没有身份证,只能干最累的活拿最低的工资,并且每天都担心被警方抓捕。后来虽然经济条件好转,也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每天仍然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虽然逃离监狱已十六年,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自由,反而陷进了自己为自己修建的另一座“监狱”。被公安机关抓获王某强觉得释然了,也心安了。
目前,王某强已移交嘉州监狱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