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禁戒毒一线
缉毒民警罗文辉 甘当无名英雄 用忠诚铸就了金色盾牌
2019/10/28 9:36:08 来源:法治中国廉政网视 作者:李佳芳 傅灿
中国廉政网视讯(李佳芳 通讯员
傅灿):“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看见真相”、“但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真相”、“我没有倾向性,证据说话”......看过《破冰行动》这部电视剧的人,无不为缉毒大队长蔡永强始终坚持禁毒初心的态度所动容。现实中还有无数个“蔡永强”奋斗在禁毒一线,广东惠州市公安局惠阳分局就有一位缉毒警察,他从“小鲜肉”时期便开始奔走于黑暗中,但我们只能以一张张模糊的照片,带大家走进他的世界。
上世纪90年代初,正是各行各业飞速发展的时代,毒品同时也开始冒头。“当时有些有钱的公子哥认为吸白粉才是‘高档享受’”,罗文辉说,当时他最先接触到的毒品就是白粉——
海洛因,从此他就和缉毒结缘,开始了长达13年的一线缉毒生涯,至今仍然奋斗在缉毒一线。

渊源:以父作榜 立志从警
罗文辉早年警队生涯的每一日都是在刀尖上行走,直面最丑陋的人性,即便是现在,作为一名缉毒警察,依然谈不上绝对的安全,但问他后不后悔?他只有一句话:“这就是我该做的。”谈起为什么做警察,就不得不谈到罗文辉的父亲。罗文辉的父亲为人正义,在改革开放之前,罗父就是当地公社的公安特派员。在家学的耳濡目染下,高大威武、刚正不阿的公安民警形象深深烙在年幼的罗文辉心里,用罗文辉自己的话说“警察就是一个正义的代表”。
以父亲为榜样,罗文辉于1991年5月正式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开始从事一生热爱的缉毒工作。

愧疚:只想对家人说声抱歉
做了缉毒民警,加班加点是稀疏平常,13年来,罗文辉已经累计加班近3万小时,经常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罗文辉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工作上,对自己、对家里、对妻儿,他都欠下了太多的“债”。新婚时,他放弃婚假在岗位上加班加点;妻子生产时,他在蹲守毒犯的第一现场;无数次因为忘我工作,他没法兑现陪儿子去公园的承诺。抓捕毒枭大多夜间行动,夫妻俩常常从睡梦中惊醒。妻子总是抹一把凉水拍拍脸,然后帮罗文辉找来警服、鞋子,出门时总会温情地叮嘱一声“小心点”。每当他工作完毕,拖着疲惫的身子返回家中时,她都会从床上一跃而起,为他端来一盆热水擦脸,端上一碗绿豆糖水清凉下火。从事缉毒工作多年,罗文辉最想说“对不起”的人就是妻子。

无悔:缉毒工作“正在进行时”
2002年,罗文辉开始在惠阳区公安分局从事缉毒工作。从警24年,一线缉毒岗位13年,主办、参与破获大小毒品案件300余起,抓获涉毒违法犯罪嫌疑人600余人,缴获各类毒品无数,这样出色的成绩,在全市缉毒警察里面也算是凤毛麟角。2013年4月,在本市雷霆扫毒最关键阶段,沙田派出所民警工作中发现在沙田镇东明村委米塘村一果树下发现一部套假牌的皇冠小轿车,车内用布全部遮盖,疑似涉毒。沙田派出所即报分局缉毒大队,罗文辉同志随队赶到现场,撬开车门后发现车内及车尾箱有十二包化肥袋包装的可疑物品,他随即判定是制造毒品“K粉”的主要原料。分局和大队领导对此案高度重视,指派罗文辉同志参与侦办此案。随后,在案件侦查阶段,罗文辉同志对相关线索进行认真排查,找到了该车是嫌疑人田某存放在该处的线索。发现线索后,罗文辉同志多次随队到惠东县白花镇市场、平山镇等地伏击,不分昼夜。2013年6月8日上午根据线索,在某国际大酒店某房将犯罪嫌疑人田某抓获。对罗文辉来说,一天是缉毒警察,一辈子都是缉毒警察,这份事业,永远不会是“过去时”,而是“正在进行时”。

禁毒工作,无非就是两种风险,一种是生命危险,第二种就是诱惑的危险,只有对警察事业对国家对人民极其忠诚的人
才能做好这份工作,哪怕荣誉无人知,哪怕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既然选择了承担,他们便只顾风雨兼程!
罗文辉,自1991年5月进入警队工作至今,199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惠阳区公安分局缉毒大队教导员。一直从事公安缉毒工作的他,主办、参与破获大小毒品案件300余起,抓获涉毒违法犯罪嫌疑人600余人,缴获各类毒品无数。参加工作以来,立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他忠于职守,淡泊名利,不计个人得失,甘当无名英雄,用忠诚铸就了金色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