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反腐倡廉

遏制小官贪腐 不妨借助“互联网+”补足基层监督短板

2019/11/18 14:44:59 来源:法治中国廉政网视   作者:杨鹏杰

法治中国廉政网视讯:近年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农村基层政治生态持续向好。但不容忽视的是,小官贪腐等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一些关键岗位和环节,腐败问题易发多发。(据《中国纪检监察》第21期报道)

基层小官,尤其是村干部,直接面对着广大群众和农民,其言行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看似职位小、实权却挺大,一旦贪腐,这些“小蝇、蝼蚁”的危害不亚于、甚至远超“大老虎”。从近几年各地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通报的典型案例中看得出,这些贪腐的小官或身居关键岗位,以权谋私;或利用工程建设,“靠山吃山”;或盯着补贴款项,雁过拔毛。贪腐数额多则数亿元,少则几千万、几百万,直接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侵蚀着国家执政之基。

盯住“微权力”、遏制小官贪腐,可以说刻不容缓、势在必行。自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都在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监督模式来加大对小微权力的监督。据媒体报道,内蒙古自治区土左旗纪委监委借助大数据整合了辖区28家单位174个政务服务窗口的188个视频数据资源,对全旗政务服务窗口进行‘视频监察’,实现了对政务服务事项办理过程的精准化在线筛查。江苏省射阳县纪委监委发挥“指尖上的监督”作用,实现群众查看、主管部门监管、纪委监委监督24小时不断线,大大提高监督效率……这一系列的创新举措、大胆尝试,就是借助“互联网+”、运用大数据威力来遏制“小官贪腐”所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效的最好证明。

当然,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来补足基层监督短板之余,还需在信访举报、巡视巡察、追责问责上狠下功夫。作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仅要善用“互联网+”,强化对“三务”公开的监督,每一分钱、每一件事都要交待得明明白白,畅通信访举报渠道,让群众知情、参与监督;还要将大数据武装到巡视巡察的每一颗牙齿、每一根触角,延伸至每一个乡镇、村居,深入到基层一线去找问题、解难题,有效配合纪检监察机关对小官贪腐抓早抓小、快查快结,形成震慑;同时必须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对群众反映强烈、贪腐问题突出的地区,除了严惩涉案当事人,还要严肃追究当地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和职能部门监管责任。

如此让贪腐的“小蝇、蝼蚁”在“互联网+”、大数据面前无处遁形,党纪政务处理和组织处理双管齐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就能一体推进,小官贪腐现象自然得到有效遏制,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将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齐梓怡

首页|电脑端|网站地图

法治廉政网视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