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民生在线

于亚衡:从贫困户到暴发户的华丽转身

2019/11/22 9:10:53 来源:法治中国廉政网视   作者:徐庆涛 于俊鸽


法治中国廉政网视讯(徐庆涛 于俊鸽):近期,猪肉价格可谓是街井市民人人最为关注的、讨论最多的焦点,尤其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各地猪肉消耗量增大了,猪肉也是一天一个价,毛猪的收购价格也随行就市,一度涨到了每斤21元。而对于家住米庙镇于窑村的于亚衡来说,他从贫困户到村民对他的暴发户称谓,只差一群猪的距离……


于亚衡养的这群猪不多,用他的话来说,才300多头!

于窑村地处米庙镇北部,是个僻静破落的小山村,土地贫瘠、荒山多、耕地少,而今年36岁的于亚衡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村庄。因为穷,于亚衡早早的离开了学校,像父辈一样,开始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虽然他什么活都干,但是一年下来日子总是过得紧巴巴的。

“现在亚衡可是我们村的致富能手,不仅踏实、肯干、能吃苦,还非常的热心,街坊邻居有个啥事总是爱找他帮忙,他也能很热心地给解决问题。”于窑村村主任于骆驼这样评价于亚衡。

2009年,于亚衡结婚的时候家庭条件就不是很好,再加上婚后接连要了两个孩子,更给全家的生活增添了很多负担。为能改变一家人的生活面貌,于亚衡也是不甘落后,不但自己到周边打零工,还在家养殖了3头母猪,并且母猪产的猪仔,他都养起来,等长大后当肉猪卖。不过,由于前几年养殖形势不好,于亚衡还缺乏养殖经验,他的妻子因要照顾两个孩子不能外出务工,一家4口人的生活开支全部压在了于亚衡肩上,让他喘不来气。

2015年底,按照国家扶贫政策,于亚衡一家被识别为于窑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那一刻,他很不高兴,也很不甘心。“自己三十出头,有手有脚、无灾无病,被扣上个平困户的帽子,今后咋让我抬头见人。”于亚衡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很不是滋味。

心里不爽是肯定的,但也要面对现实。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市法院驻于窑村工作队和于亚衡的帮扶责任人经常到他家里走访对接,不仅向他宣传扶贫政策,还为他出谋划策,动员他通过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渐渐地,于亚衡有了自己的认识,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己心里也在琢磨,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不想着怎样挣钱,只等国家给救济,说起来总是不光彩的事。

最终,于亚衡把目光放在了养猪上,必经别的他也没什么专长。可是很快,现实的双手又狠狠地抽了他一个大嘴巴。“小打小闹挣不到钱,扩大养猪规模需要资金,缺资金成了我当时发展养猪的最大绊脚石。”于亚衡说,在自己束手无策时,他把想法告诉了工作队,之后工作队积极帮助他协调,利用贫困户小额贷款的政策,于2017年9月20日帮助他申请到了五万元的贷款。

有了扶贫资金的支持,于亚衡又向亲戚朋友筹借了一些资金,并利用自己之前的养殖经验和场地,扩展养殖规模,于亚衡很快就开始了养猪的事业,购置猪仔,储备饲料,驻村工作队又积极帮助他联系畜牧养殖的专业人员向他传授经验,在他细心地照顾下,养殖的猪长势良好,4个月后就见到了效益。

后来,于亚衡越养越有信心,由于踏实肯干,增产增效显著,2018年底,于亚衡一家成功摘掉了脱贫的帽子。

今年9月20日,第一次使用的小额贷款到期后,于亚衡又继续申请了扶贫小额贷款,他又向亲朋好友筹借一部分资金,成立了河南省汝州市亚恒养殖场,并在于窑村周边建起了一处1200多平米,可饲养1000多头肉猪的猪舍,新建了无害化化粪池,购买了饲料加工设备,养殖肉猪330头,目前肉猪的长势良好,本月底或下月中旬前就能出栏。“今年养猪的行情好,按照目前每斤毛猪16元左右的价格计算,我那330头猪能卖到150万左右,每头按保守的1000元的利润计算,也能赚三、四十万。”看着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猪,于亚衡心里乐开了花。


谈及今后的打算,于亚衡意味深长地说:“从明年开始,我准备饲养80到100头母猪,今后走自繁自养的养殖路线,降低成本,控制外来疾病传染的风险;同时还要成立于窑村养殖合作社,带动全村有意向发展养殖的群众都加入进来,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一起过上小康生活。”

责任编辑:齐梓怡

首页|电脑端|网站地图

法治廉政网视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