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公安检察

广东惠州公安:2019年放管服改革工作成效显著

2019/12/12 17:25:52 来源:法治中国廉政网视   作者:李佳芳 侯慧妮


法治中国廉政网视讯(李佳芳 通讯员 侯慧妮):2019年以来,广东惠州市公安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各项指示精神,不断提升公安机关服务水平。一年以来,局党委高度重视,将2019年定为“放管服”改革之年,并成立专门工作办公室,全面统筹公安机关“放管服”改革工作。通过大力简政放权、优化办事流程、延伸服务触角、拓展智慧服务、创新服务举措等方式,抓改革、促落实、求创新,共下放事项43项,推出减免事项154项,缩时办理事项103项,延伸设置服务网点133个,推出便民服务措施59项,全市公安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由原来的20%提高到71%,最大程度实现了便民、利民、惠民目标,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我市建设全国一流城市营造了良好营商环境和发展环境。

? 深化简政放权,坚持能放则放推进“便利办”。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切实把该减的权力减足、该放的权力放到位。

(二)优化办事流程,落实减证便民推进“简化办”。

在“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上持续用力,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三)缩短服务半径,延伸服务触角推进“就近办”。

围绕推动事权下沉,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异地可办。

? 对接群众需求,拓展智慧服务推进“指尖办”。持续深化“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建设,拓展网上服务覆盖面,努力做到“全流程、不见面、一网办”。

(五)创新服务举措,着眼便民利民推进“提速办”。

聚焦群众办事的“痛点”“堵点”“难点”,不断推出惠民措施,提升服务水平。

“放管服”改革见成效 规范统一创品牌

——户政支队“放管服”改革阶段性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全市户政部门紧紧围绕全市公安机关“放管服”改革年的主题,立足服务民生、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以“六大举措、五项措施、四项制度、三个试点”为主要抓手,加快工作职能、作风和模式的转变,有效促进户政部门服务水平进一步向便利化、优质化、数字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改革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放权、减证、缩时、并窗、通办、便民利警”六大举措稳步推进

今年2月,户政部门全面梳理全市公安户政业务服务事项和内容,经过进一步认真研究、收集意见和科学划分,将原来的15类78项户籍业务细化成25类99项,同时制定了年度“放管服”工作计划,按照“能放则放、能减则减、能免则免”放管结合的原则,推出“放权、减证、缩时、并窗、通办、便民利警”六大项改革举措。截止今年6月,第一轮“放管服”改革已实现,放权:将19项原市局审批事项审批权限下放;减证:在办理户籍业务所需材料中取消收取由公安户政部门制发的身份证、户口簿、居住证等复印件;缩时:32项审批业务审批时限由原15个工作日内办结,通过减少审核流程和审批层级,压缩到7个工作日内办结;并窗:博罗县和龙门县城中心区所属派出所的户籍窗口合并到县户政部门,设立统一的户政业务大厅,受理并办结全县的所有户籍业务;通办:便民利警:户政业务24小时自助一体机(户政通)成功研发和推广。

今年7月,又推出了年度第二轮“放管服”改革清单,新增15项审批业务由二级审批事项(8项放权7项调整审批权限)压为一级审批事项,1项审批业务由三级审批事项转为二级审批事项,20项审批业务审批时限由原15个工作日内办结压缩到7个工作日内办结,并于8月1日前全面落地实施。

二、“编印手册、靠前服务、辅警上岗、全警宣讲、挂点帮扶”五项配套措施同步开展

一是编印户政管理业务规范标准《工作手册》——将户政业务服务事项和内容,编印成《惠州市公安机关户政管理业务规范标准工作手册(试行)》,全面规范统一和细化全部户籍业务办理条件、流程、时限、权限等,是我市户政部门有史以来最详尽的一本集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于一体的工作手册。目前,该工作手册已于4月份由各县(区)自行印发,成为全市户政窗口办理户籍业务最完整的办事指南。

二是靠前服务——今年3月初,按照“工作前移,上门服务”工作理念,印发《关于深入解决全市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工作的实施方案》,主动上门帮助身体残疾或精神智障等困难群体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问题。截止目前,全市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工作已基本解决。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靠前服务范围,全面推出进工厂、进企业、进学校、进村(居)开展送政策上门和面对面答疑等服务群众工作。截止目前,已组织主题为“服务前移·送温暖进校园”的2次活动(“暖心高考”服务、高校生“一站式”户口迁移服务),以及多次进重点企业政策宣讲和上门服务工作。

三是辅警上岗试点——以博罗县户政部门为试点,推行辅警上岗工作,从优化窗口警力配置、提高业务办事效率方面,以明确职责分工方式有效解决窗口警力有限、工作压力大的问题,通过系统设定职责权限,制定辅警工作规范,加强教育培训和管理,达到提升窗口规范化水平以及办事效率的目标。

四是全警宣讲——以送学到县(区)的形式,深入开展“放管服”改革、业务规范和服务意识的宣讲活动,确保全市户籍民警能够充分理解“放管服”改革工作的目的意义、按照新修订工作规范抓好“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地以及进一步提升服务群众意识。

五是挂点帮扶派出所——按照每个派出所都有一名公安机关户籍民警挂点帮扶的原则,实行责任挂钩、考核捆绑,确保年度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完成,以及各项“放管服”改革措施的落实。同时结合挂点帮扶工作,深入开展进一次门、办一件事、解决一个问题“三个一”活动,实现对全市140个户政窗口全面走一遍,开展现场指导业务办理、一对一帮扶解决难题、查找问题并当场纠正活动。目前,“三个一”走访活动已全面完成,正在进行帮扶工作回头看,确保“三个一”活动取得实效。

本着放权与管理并重,切实服务好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原则,以规范统一促“放管服”工作全面纵深开展,重点以点先行、以典促全的年度窗口规范化建设重点工作任务,以群众满意为最终目标,打造和培育优质户政服务好品牌。一是以惠城区公安分局户政大厅作为“智慧服务大厅”试点,在大厅设立自助服务区,将自主研发定型的“户政业务24小时自助设备”投入使用,重点突出智能化自助办理便民服务特色;二是以博罗县行政服务中心户政大厅作为“通办服务大厅”试点,将县(区)中心城区派出所户籍窗口合并到县(区)户政大厅的形式,实现县(区)户政大厅“一门办、一窗办”服务功能,重点突出受理办结辖区所有户籍业务、窗口功能设置和辅警上岗权责运用等特色;三是以博罗县义和派出所户籍窗口作为“标准服务窗口”,通过对派出所户籍窗口进行规范,提升业务办理便利化水平,重点突出标示标牌、便民设施、行为准则、评价措施等特色。从而达到户政窗口软、硬件建设、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和监管手段的规范统一,为全市户政窗口正规化建设奠定基础。

综上,户政部门深入贯彻“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总目标,不断开拓思维、积极探索,结合实际推出“放管服”改革各项新举措,明确时限任务,强化配套措施,强化监管责任,有效确保“放管服”改革举措稳步落地实施,赢得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2019年12月11日

惠州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

2019年“放管服”工作总结

2019年以来,出入境管理支队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力提升出入境管理服务水平。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

截止目前,出入境管理支队共推出4类58项改革措施,其中简政放权9项,减证便民18项,缩时惠民27项,优化服务4项,取得良好社会效应,得到高度评价。

2019年全市出入境“放管服”改革工作实现“两减两免”、“三放三优”,确保了便民利民惠民措施逐条落地生效。“两减”——往来港澳通行证、台湾通行证等5种证件20类续签审批签发时间常态下由7个工作日减少至5个工作日;往来港澳通行证、护照、往来台湾通行证等7类证件20项收费标准下降10-15%。“两免”——为群众提供免费复印及打印、免费照相服务。“三放”——下放出入境证件审批权,下放前往香港通行证发放权、下放出入境5项证明开具权;“三优”——增设周六上午办证专场、建立节假日“群众求助热线”、提升办证大厅智能服务水平。

(1) 简政放权,实现群众“就近办、原地办”。3月1日下放护照审批权。护照申请审批流转路径缩短三分之一,提高了工作效率。护照办理时限从10个工作日压缩到最快可在5-7个工作日出证。4月1日全市出入境实行出入境证件“全国通办”。全国各地群众无需提供居住证,即可在任意全市出入境办证大厅办理护照、港澳台通行证新证及团队游签注。5月1日下放前往香港通行证(单程证)权限。申请人在县区注销户籍后无需奔波到市局领取单程证,实现“申请—注销—领证”原户籍地办理。5月1日下放出入境五项证明开具权。各县区群众无需再到市局申请证明,其中个人因私出入境记录证明已实现自助查询及自助打印。截止十二月份,全市出入境管理部门受理新办签发各类出入境证件受理总量为882501份,其中护照107716,往来港澳通行证739349,台湾30732,前往港澳证2000余份;签注总量1088680,其中香港澳门个人游961748,香港澳门团队游77432,台湾30732;累计为90368名省外户籍群众提供证件通办服务、为108万名群众提供7个工作日内办结港澳台续签服务,已经审核批准去港澳定居2000多人次,同时1350多名群众提供单程证领取服务,为2400多名群众提供出入境证明开具服务。

(二)减证便民,实现群众“轻松办、畅快办”。一是提供免费复印、打印服务。群众在全市各出入境受理大厅办理业务,无需提供复印件。申请人只需提供证件原件,由受理窗口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复印相关证件。二是提供免费照相服务。依托自助照相一体机,免费为办证群众提供出入境证件照相服务。三是简化港澳通行证商务签注办理手续。扩大了办理商务的企事业单位范围,推行商务备案网上办理,将纳税证明从半年降低至3个月。措施实施后,实现联网实时核查企事业商务备案有效期为从短期变更为长期,且无需年审,极大便利企事业单位赴港澳交流。

(三)缩时惠民,满足群众“说走就走”出行需求。一是缩短往来港澳通行证、往来台湾通行证等20类续签申请工作时限,由10个工作日缩短为7个工作日再缩短至5个工作日。二是缩短商务签注在线备案,由15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三是缩短出入境五项证明办理时限。将出入境记录证明、港澳居民身份变更证明从1个工作日缩短至半天,将入户通知书、注销户籍通知书、出入境证件证明从3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出入境行政许可事项是中央事权,证件办理时限由国家移民局统一规定。

(四)优化服务,实现群众“清楚办、自助办”。一是实行周六上午上班制度。5月1日起全市出入境接待大厅实行周六半天上班制度。措施实行以来,为工作日不便请假的上班人士、学生及省外户籍人员提供了便利的办证时间。市局出入境办证大厅周六上午办证受理量平均达到150人次。二是建立出入境节假日“群众求助热线”值班备勤制度,节假日期间支队每天安排工作组,从速从快解决110及114转来的群众紧急出入境求助。2019年,支队共处理群众紧急求助15次,高效解决申请人在节假日期间办理出入境证件遇到的困难。三是提升办证大厅智能服务水平。经过装修升级,市局出入境办证接待大厅增设智能导服区、智慧受理区、自助服务区、自助签注区,建成集成预约、导服、查询、照相、受理、签注、发证、缴费等业务的“智慧办证大厅”。从而节省群众排队等候、人工咨询等时间,体验到更快捷,便利的一站式自助办理出入境证件便利服务。

二、推进落实完善移民和出入境制度

(一) 简化首次来惠办理工作类居留许可的手续。对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外专部门签发的工作许可证明来广东省工作的外籍人士,入境后可以直接凭工作许可证明在我市出入境管理部门申请有效期1年以内的工作类居留许可;如未持签证来华的,可以向抵达口岸签证机关申请“Z”字(工作)签证,入境后按规定办理工作类居留许可。节省了申请人来回奔波两国及等待各类函件的漫长时间,为企业用工提供了便利。

(二)对符合条件的就业者及其家属申请居留许可延期签发更长居留期限的居留许可。对在惠州市工作的外籍人士,如其已连续两次申请办理工作类居留许可,且无违法违规的,第三次申请工作类居留许可,可以按规定签发有效期5年以内的工作类居留许可。同时,对该类外籍人士的家属,给予与就业者相同的在华居留期限,即连续两次申请私人事务居留许可,且无违法违规的,可以签发与就业者相同的长期居留许可。

(三)充分运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18项出入境政策措施以及国家重点发展区域12条政策措施为符合条件的境外人才提供停居留便利。2019年全年,出入境管理支队共受理外籍人士各种签证共2071枚,其中工作类居留许可1190枚。

(四)推行“网上办”,共建出入境互联网服务平台。2019年惠州公安出入境推行“外国人预约服务系统”,申请人可以通过网上系统进行办证时间预约,办证资料查询,《外国人签证证件申请表》填写打印,实现申请人“只跑一次”。

2019年交警支队车管所“放管服”

工作情况

一、工作成效

(一)推行小型汽车驾驶证全国“一证通考”。自6月1日实施以来,共受理本省外市小型汽车初学(增驾)14372宗。

(二)实行小型汽车驾驶证异地分科目考试。自6月1日实施以来,共受理异地分科目考试业务(变更考试业务)共7502宗,其中转入共4986宗,转出共2516宗。

(三)试行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省内异地申领。自6月1日实施以来,共受理本省外市大中型客货汽车类初学(增驾)306宗。

(四)扩大车辆转籍信息网上转递试点。自6月1日实施以来,共受理小型汽车电子化转籍业务3849宗,其中转入3594宗,转出255宗。

(五)实行摩托车全国通检和6年免检。一是摩托车全国通检。摩托车跨省异地检验于2019年6月1日全国统一实施。对申请人在摩托车登记地以外的省(区、市)办理检验的,不再出具、审核异地检验委托书。对6年内免检摩托车,允许跨省(区、市)异地申领检验标志。二是摩托车6年内免检。

(六)简化机动车抵押登记手续。一是明确适用对象。该措施适用于抵押权人为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的抵押登记、解除抵押登记业务。二是简化申请资料。对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申请抵押、解除抵押登记时,提交加盖公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作为身份证明,营业执照复印件和主合同、抵押合同可以使用电子印章。三是推行银行代办。利用专网服务系统,积极推行在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等机构设立登记服务站,代办抵押、解除抵押登记业务。四是推进信息联网。积极推动与银保监部门及银行等金融机构共享抵押、解除抵押信息,免予提交主合同和抵押合同等纸质资料。

(七)扩大使用原号牌号码范围。一是同一车主名下车辆号牌互换。自6月1日实施以来,共受理变更号牌业务534宗。二是放宽使用原号时限。原车注销、迁出或转移后,保留原号的时限由一年调整为两年。

(八)实行机动车销售企业代发临时行驶车号牌。一是加快推进代办服务。对具备条件的汽车销售企业,通过互联网服务平台或者专网服务系统,按照规范开展汽车销售企业代办临牌核发业务。二是规范临牌发放管理。组织开展代办人员培训,确保严格申请材料审核,规范临牌发放。三是加强业务监管核查。四是严禁违规收费。汽车销售企业代发临牌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收取工本费。

(九)全面推行车辆购置税信息联网。办理车辆注册登记业务时,核对税务机关提供的应税车辆完税或者免税电子信息,不再审核纸质《车辆购置税完税证明》,纸质《车辆购置税完税证明》副本不再列入机动车档案材料,在机动车档案资料目录中备注“联网核查”。

(十)推行12123交管语音服务热线。启用全国统一交管服务电话号码“12123”,为群众提供交通管理业务咨询、信息查询、业务预约/受理、互联网平台用户信息注册/变更等服务。截至目前,总话务量29754宗,自助话务量24556,人工话务量2311宗。

前十项为公安部在全国推广实施的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十项便民利民措施。后十项是根据省厅交管局部署要求,结合惠州实际推出的改革事项。

(十一)下放进口车注册登记业务。已于5月份前将进口车注册登记业务权限下放全市所有县区车管所。

(十二)下放简单车驾管业务。从2017年起,已将补换领机动车驾驶证、行驶证、6年免检、互联网注册等车驾管普通业务下放到全市43个业务办理点,极大地方便群众就近办理业务。

(十三)推进机动车登记服务站的建设及应用。2019年我市新增新车登记服务站3家。目前已开通登记服务站16家(含工作站)。

(十四)设立“一号窗口”和港澳专窗(两窗合一)。为了集中受理解决群众交管业务疑难杂症,设立“一号窗口”。为了服务大湾区建设,为港澳居民提供快捷服务设立港澳专窗。

(十五)将摩托车注册登记、考试业务下放农村交警中队。目前已将注册登记、考试业务全部下放的有惠阳平潭中队,博罗杨村、福田中队,只下放考试业务的有江东横沥中队,龙门永汉、平陵中队,惠东吉隆中队、多祝中队。

(十六)开通大学生驾考“绿色通道”。为满足我市大学生寒暑假集中报考驾照的需求,交警支队极积回应群众呼声,以设置考试专场的形式为大学生驾考提供绿色通道,2019年暑假期间全市共有16000人次大学生参加考试。受到了在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十七)开通车驾管业务流动服务车。通过警保合作方式,开展车驾管业务流动服务车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的“五进”活动,为群众提供零距离车驾管业务。从8月份开通以来,流动服务车已走进市工信局、市农业局、博罗县横河镇、惠城区政府等单位开展服务。

(十八)推进车辆年检预约系统建设。为了净化机动车检测行业环境、正规检测秩序,在惠州交警微信公众号上开发“惠州易年检”小程序,让群众在互联网上选择适合自己的站点,实行车辆年检网上预约,使群众办理车辆年检更加便捷。

(十九)推进警医邮合作。交警支队与惠州邮政、华康医院三方共建的全市首个“警医邮”便民服务点在市区下埔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挂牌成立,市民将可在内享受到一站式办结申请和体检,新行驶证、驾驶证邮寄到家的便民服务。“警医邮”便民服务点充分利用互联网科技手段,有效整合三方数据互联互通,打破部门壁垒,为群众期满换证提供“一站式”服务,满足驾驶人体检换证“最多跑一次”的需求。

(二十)推行机动车销售企业快捷代办工作。制定推行机动车销售企业快捷代办登记工作方案,全面推行机动车销售企业代办机动车登记服务,提供购买车辆、购置保险、缴纳税费、选号登记“一站式”服务,实行车辆预查验、资料预审核、信息预录入。年底前覆盖20%以上的4S店。

责任编辑:齐梓怡

首页|电脑端|网站地图

法治廉政网视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