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交通一线

四川乐山春运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探析

2020/2/5 16:46:31 来源:法治中国廉政网视   作者:李佳芳 赵生强 张宇


法治中国廉政网视讯(李佳芳 通讯员 赵生强 张宇):春运一词最早出现于1980年《人民日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人员流动限制的放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乡外出务工、求学。诸多人群集中在春节期间返乡,形成了勘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潮”即是春运。春运每年农历腊月十五起,至次年正月二十五结束共40天,为一年一度全球最大的人口大迁徙。2020年春运已于1月10日拉开序幕,如何有效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归家团圆和节日出行安全,已成为当前交通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2020年春运客流预测分析

交通运输部于1月8日发布2020年春运客流预测分析:2020年春运旅客出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长途客运量持续下降,旅客出行目的更加多样,预计全国春运客运量约30亿人次,与去年基本持平。高铁、民航、水运以及私家车出行量持续增加,道路客运量,主要是长途客运量持续下降;务工流、探亲流、学生流等仍是春运客流主体。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理念转变,返向春运、旅游过年逐渐成为合家团聚、庆祝节日的新方式、新选择。预计节前学生流、务工流和探亲流等多种客流高度叠加,客流高峰明显,节后客流相对平缓。


二、形成春运客流潮的原因分析

(一)华夏儿女传统观念影响。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是前一年的结束、新一年的开展,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华夏儿女最看重的就是家庭和亲情,无论离家人有多远,一般都要尽量在除夕时与家人团聚,共度新春,享受家的温暖和亲人的祝福。这些归家团聚的群体,就是节前春运的主要人群。同时,春节期间“拜年”、“走亲戚”是大江南北的传统风俗习惯,这就形成了节日期间的人流高峰。

(二)国家节假日安排偏少、偏集中。在我国,一年法定节假日为11天,其中春节和国庆分别为3天,加上调休两个周末4天,春节和国庆可以分别连休7天,其余节日均为1天假期。也就是说,一年中只有国庆和春节可以连休7天,也就成了人们探亲、访友的最佳时间;外加春节团圆节日和节日高速免费两个叠加,造成了春运人流车流高峰。

(三)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大。当前,我国中西部和东部沿海经济发展状况是很不平衡的,中西部大量劳动力富余,东部严重缺乏劳动力,同时两个地区相同工作岗位工作薪酬的较大差异,造成了大量中西部富余劳动力流向东部地区经商、就业和学习。这些外出人员,在春节前集中归乡,节后集中外出,成为了春运的主要群体。


三、春运交通安全问题主要特点

(一)自驾出行安全问题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私家车普及率和驾驶员人数猛增。私家车具有私密、便捷等特点,加之节假日期间高速公路免过路费影响,私家车已经成为人们归家、返乡、探亲、访友的首选交通工具。从近三年交通事故分析,60%以上的交通事故死亡人员由私家车肇事导致。

(二)恶劣天气出行安全问题突出。冬季,冰、霜、雨、雪、雾等恶劣天气多。在此类恶劣天气气候条件下,车辆制动难、制动距离延长,驾驶人视线变短等,导致春运交通事故也在逐年增加。

(三)违法出行安全问题突出。春运期间,超速行驶、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疲劳驾驶、乱停乱放、超员超载等交通违法行为明显高于平常,这也是造成春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同时,春运期间乡村乡道面包车超员超载现象日益严重。


三、春运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

(一)归乡心理急切,忽视道路交通安全。节前,外出的游子们带着一年的收获和对家人的思恋结伴归乡团聚,节后,他们带着家人希望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外出挣钱;节前的归心似箭、怕坐不上车、怕赶不上过春节的时间,于是他们看到营运车辆就争先恐后地抢着上车,忽视交通安全,只要有车坐,不管超员超速,还是病车隐患车都会乘坐。同时,部分归家游子以摩托车、三轮车、私家车为交通工具,这些车辆常年在外地,可能忽视年检和购买保险,长途驾驶也容易发生事故。

(二)经济利益驱动,上路车辆隐患多。春运期间,客流量、货物量激增,客运车辆和货运车辆供不应求,个别车主和驾驶人受经济利益驱动,超员超载、疲劳驾驶等问题较为突出;同时,运营车辆业主为追求经济收益最大化,往往是“人息车不息或人车都不息”的超负荷运转模式,忽视车辆保养、维护,带病上路,造成隐患突出,事故多发。

(三)天气气候恶劣,易造成交通事故。春运期间,冰、霜、雨、雪、雾等恶劣气候条件多,路面积水、积霜、积雪、积冰情况多,造成路面摩擦力减小,影响车辆行驶方向和安全制动;同时,在恶劣气候条件下驾车,造成驾驶人视线变短、变窄、模糊,无法精准判断路面及周边情况,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四)上路车辆猛增,交通事故多发。春运期间,不管是客运流量还是货运流量都会猛增,达到一年之中的最高峰,上路车辆数量也会同时激增,达到甚至超过道路的饱和程度,这个时间段是全年道路交通最繁忙、最紧张的时间;加之超载、超速、疲劳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和风、霜、雨、雪、雾等恶劣气候调节叠加,导致春运期间交通事故频发。

四、对如何做好2020年春运交通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

(一)从宣传教育入手,提高群众交通安全的意识能力。只有道路交通参与者主观上重视出行安全,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一是传统宣传。利用报纸、电视、报刊、横幅等传统宣传手段进行宣传的同时,充分利用QQ、微信微博、网络等现代媒体,大力开展春运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曝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造成的严重事故和后果,形成全方位的、连续性的宣传报道声势,让安全交通的意识深入人心,人人自觉抵制和纠正各类不安全交通行为。二是专门宣传。精心组织策划对春运期间摩托车、三轮车、私家车返程大军和民工返乡潮、学生返家流等不同的出行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好交通安全宣传,及时提供路况、天气等服务提示,做实、做好宣传服务引导。三是针对宣传。根据春节期间群众走亲访友活动频繁等特点,组织宣传力量深入社区、街道和农村,广泛动员他们不因贪图便宜而乘坐超员车辆、低速载货汽车和拖拉机,不因赶时间而超速行驶、疲劳驾驶,不忽视安全而发生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违法犯罪行为,共同维护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确保交通安全。四是联动宣传。联合交运、路政等部门,精心筹划并组织开展好各类春运服务群众的联动宣传工作,努力营造好和谐的春运交通氛围。

(二)从源头治理入手,全面堵塞各类交通安全漏洞。春运是一年一度地客货运最高峰,同时也是交通事故发生率最高时段,因此要抓好交通源头治理,堵塞安全漏洞。一是强化客、货运车辆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指导督促好客运企业对客、货运车辆的安全管理和检查,交通管理部门要开展好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和临时督导,认真落实客车“门检”、“车检”等措施,特别时开展好春运前“全覆盖”排查整改,确保发班前对轮胎、制动、灯光等进行安全检验,杜绝发生客车“带病”上路现象,确保客运车辆以良好的状态上路营运。二是强化驾驶人安全驾驶教育培训。客、货运企业要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驾驶培训,交通管理部门要深入企业,通过交通事故讲解宣传和上安全课等形式,进一步增强驾驶人的安全意识和能力,严防超员超速、疲劳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同时,要结合春运期间道路交通特点、地区气候条件和道路安全状况,提醒、警示广大机动车驾驶员在雾、雪等恶劣气候条件下和在危险道路条件下应注意的事项,加强出行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的宣传教育,确保大家从思想上重视道路交通安全。

(三)从隐患排查入手,全力整治各类交通安全隐患。隐患不除,安全难保,这是多年来安全管理工作不争的事实和实践经验。一是开展专门排查整改。交管部门要在春运前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对前期整治的问题回头看,确保整治到位,对重点危险的路段、事故多发点段,进行拉网式的排查登记和整改,并及时报告。二是开展联合排查整改。要主动会同公路、运管、应急管理等相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全力整改道路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要积极主动报告当地政府,明确整治道路安全隐患的责任单位、责任人,限时完成,确保在春运前整治到位。

(四)从路面监管入手,突出不安全、不文明行为整治。一是部门联合发力,主动作为。要整合交警、运管、路政、安监等相关部门力量,加强对长途客车、微型面包车、务工人员包车、卧铺客车、旅游包车、危爆品运输车的检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源头隐患排查,严把出站、出城、上高速、过境“四关”,坚决消除超载超速、酒后驾驶、疲劳驾驶、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二是突出重点区域、路段监管。农村交通安全基础薄弱,隐患最多,群众安全意识淡薄,从历年春运交通安全事故看,农村地区春运交通安全事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春节前、春节期间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协调派出所、交管办、运管等部门,组成管控力量,发动农村基层组织,加强赶集赶场、走亲访友、民俗活动期间的路面巡查,严查微型面包车和短途客车超员载客、货车三轮汽车和拖拉机违法载人、无证驾驶、无牌无证机动车上路行驶等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的行为,强化摩托车违章载客整治,严防群死群伤事故发生。三是做好应急预案,科学应对突发情况。冬季恶劣天气多,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特别是在陡坡弯道、交叉路口等处极易发生交通事故,交管部门要针对辖区实际,制定完善恶劣气候条件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应急预案,主动采取措施,找出事故规律,未雨绸缪做好解决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应急预案,确保积极主动应对紧急情况。

(五)从便民服务入手,提升公安机关为民服务形象。一是做好规范执法,树立人民公安良好形象。春运期间,公安交警部门将最大限度地将警力投入到春运中,各执勤民警要以严格公正的执法行为,以文明得体的言行举止,以最大的决心、最有力的措施、最贴心的服务,让人民群众回家之路平安、温暖和顺畅,进一步和谐警民关系,决不能出现“生、冷、硬、推”等伤害群众感情、损害群众利益、影响警民关系和破坏公安良好形象的行为发生。二是加强便民服务,推升群众满意度。在执法工作中要突出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及时向交通参与者发布公路气象信息,提高快速处置能力;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现代化宣传工具,利用广场、商铺、交通要道布设的电子显示屏和GPS系统等多种方式,及时公布灾害预警信息及防御指南、交通管理信息,暴光交通违法行为,发布“温馨提示”,提供节日安全出行的各种便民服务措施,推进春运交通安全。

责任编辑:齐梓怡

首页|电脑端|网站地图

法治廉政网视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