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廉政文化

精准扶贫故事 | 云档案对扶贫对象精细化识别

2020/3/3 10:11:53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郝思斯

“张某某,家中3口人,耕地面积3.6亩,住房面积110平方米,砖混结构,已通自来水,2016年识别为贫困户,因病致贫,妻子患有糖尿病……”打开陕西汉中“互联网+精准扶贫信息系统”,点击“我的帮扶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以及最近动态一目了然。通过这个系统,全市扶贫干部收集贫困人口各类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弄清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等,为全市23万户6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起了到户到人的“云档案”。

“住房安全、饮水安全是贫困户脱贫的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如何才能做到实时监测,重点关注,不漏一户?”面对这一难题,汉中市扶贫办将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引入“互联网+精准扶贫信息系统”。进入系统,查看“汉中市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指标筛查中心”,各项筛查选项中,“AI房屋识别”“AI饮水识别”两项格外引人注意。

“AI房屋识别”选项有“识别为土木结构、国扶办住房达标”“识别为土木结构、无易地无危改”等8个标准。同样,“AI饮水识别”也有“识别为疑似非集中供水”“识别为疑似取水环境较差”“识别为很好”等6个标准。每个标准包含所有符合该选项的贫困户“云档案”,并配有照片。

“这些照片由7万帮扶干部采集上传、分类标记。经过一定‘训练’后,系统就会自动对照片进行筛选过滤,目前准确率达到85%以上。”汉中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每一位贫困户数据集成后,这些微观信息便形成了“贫困对象分布云地图”,点击即可查看村类型、人口规模、贫困发生率、脱贫计划、户基本情况等各类帮扶信息。

精准扶贫离不开数据精准。用好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识别等互联网技术,对扶贫对象精细化识别,对扶贫项目、资金、措施精准安排,对扶贫成效精确管理,解决“不知道帮啥”“帮扶不扎实”等问题,通过精准有序,实现效率翻倍。

责任编辑:齐梓怡

首页|电脑端|网站地图

法治廉政网视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