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驻村“第一书记”邬耀帮扶工作侧记
法治中国廉政网视讯:苏计,蒙古语意为“拐弯衔接之处”。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武川县西北的二份子乡,也有一个“拐弯衔接之处”——南苏计村。这里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昼夜温差大,冬长夏短,风力常达五六级。每年冬天,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冷空气因为阴山的阻隔,在这里停留下来,使得山北气温比山南的市区低5℃还多。这里还有一个标签,就是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派出“第一书记”帮扶的对口贫困村之一。
90后的娃娃
2019年3月18日下午,在二份子乡党委会议室,正在召开由市、县、乡、村有关领导、干部参加的第一书记到任工作会,邬耀放下手里准备的发言稿,想说的千言万语最终化为一句干脆利索的表态“服从组织安排,努力履行好工作职责!”。“相比机关干部,基层同志性格直率、作风硬朗”,领导找他任前谈心时,让主动请缨的他要有所准备,可高原汉子的直率还是超出了他的心理预期。“90后的娃娃,能闹成个甚?”“去哪不好,来这镀金!”
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驻武川县二份子乡南苏计村“第一书记”邬耀(右二)与村干部去村民家实地入户走访
质疑、冷落甚至不屑才刚刚开始,村干村民与他之间,仿佛隔了一道无形的墙。刚下村那段时间,他在车上窝着睡了好几天,锅碗瓢盆没预备下,自己还没学会做饭,饿了就泡碗方便面。
闷头琢磨了几天,“这样不行,大家只是觉得我年龄小罢了,只要以心换心、苦干实干,没有化不开的冰!”
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驻武川县二份子乡南苏计村“第一书记”邬耀(中间)正挨家挨户去村民家采集信息了解情况
从此,南苏计村的各个角落,不时出现一个白白净净、眉清目秀的小伙子的身影。他在田间地头和老百姓谈心了解情况,他在村民家盘腿拉家常纾解矛盾,他在凌晨两点与村民一起赶生猪存栏,他四处拉赞助帮村民解决农副产品和牲畜销路,他自费带村两委赴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学习经验,他在蓄水池工地与工程队一起测量,他与村委一起协调县乡改建所属自然村沙石路、协调乡蛋鸡养殖厂在本村落地,他联系帮扶单位争取帮扶资金为村里增建厕所……
邬耀带领南苏计村两委干部赴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镇大沟村参观学习,考察“肉兔养殖”项目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鞋子磨破了三双,委里配的略显老旧的公务车里程转动了19000余公里,那张因积雪导致车辆侧滑剐蹭的《人寿保险公司出险单》压出了死褶,门前老树抽了新芽,院里枯木开了小花,那个略显羞涩的毛头小伙不见了,村部多了一个面孔黝黑、讲话大嗓门、走路脚底生风的小邬书记。
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驻武川县二份子乡南苏计村“第一书记”邬耀(左一)深入后卜子村贫困户孟艮小老人家中记录情况
“南苏计行政村下设五个自然村,共178户428人,其中五保户5户、低保户99户,贫困户64户139人”“正常脱贫42户81人,剩下22户58人属于稳定脱贫!”“刘明彦身体不好,得定期给买降压药”“宋秃孩股骨头坏死好几年了,药也不能停”“许来仙老奶奶就喜欢看电视,买个电视接收器就是顺手的事”……提起南苏计的情况,小邬如数家珍,提及某位村民,小邬不假思索。
这一年,南苏计村入股恒鑫源养牛场15万元,按7.5%红利分红;这一年,村集体养猪投资9万余元,饲养生猪30头,收益4万余元;这一年,为12户贫困户销售整羊30多头、整猪7头,每户增收500余元;这一年,南苏计村59户137名村民吃水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这一年,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和国开行内蒙古分行各10万元的帮扶资金划拨到位……
一封感谢信
“中秋节时邬耀联系某企业为常住户每户赠送月饼一盒,共计225盒、每盒298元;临近春节时邬耀自己出钱为在村贫困户买馒头总价值1100元,还为南苏计村、东苏计村多方联系流转土地一事。”
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驻武川县二份子乡南苏计村“第一书记”邬耀(右一)带领驻村工作队向后苏计村贫困户梁二牛实地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土地流转问题
“他作为一名90后的年轻人,不怕吃苦受累,在我村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和村里的农民一样吃苦耐劳。”
“我们村两委的全体及五个自然村所有在村村民都觉得小邬是个好后生,更是一位合格的好干部,这么好的年轻人确实难得。”
“我们村两委五个人大多数不会电脑办公,相当一部分电脑上的工作都靠小邬给完成。我们在生活中也都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真的有点舍不得让他走,但是从他个人着想,我们还是希望他早点回去把个人问题解决了,早点成个家,这也是我们五个人的共同心愿。”
内蒙古呼和浩特武川县二份子乡南苏计村村民写给邬耀的感谢信,信上附满了25名村民滚烫的手印
得知邬耀要结束第一书记任职回机关时,“二哥”也就是村支书李和平背着他写了一封感谢信,托人转了几手捎回了委机关。
两面锦旗
3月27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办公楼里来了5位特殊的客人,围着邬耀唠起了村里的变化:“你联系的那家公司与咱村签了新的包地合同”“村代会开完了,正按咱们当时说好的开始土地确权”。
一行人在会议室刚坐定,刚刚还唠话的乡亲们突然拘谨起来,无言地展开了两面锦旗,一面写着“赠市纪委小邬书记:扑身驻村心向党,满腔热忱暖民心。南苏计村贫困户敬”,另一面写着:“敬赠市纪委驻南苏计村第一书记邬耀:第一书记心系百姓,纪委帮扶情深似海。武川县二份子乡东、南、后三村赠”。
3月27日,内蒙古呼和浩特武川县二份子乡南苏计村的村民代表带着全村百姓的嘱托向“小邬书记”(右三)送来两面红红的锦旗
贫困户武建忠拿出了一份感谢状,郑重地交给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领导,上面铺满了南苏计行政村下设的后卜子、东苏计、后苏计、南苏计、小南沟5个自然村村长,以及4名边缘户和16名贫困户的联名签字和手印。
这25枚红手印,红的耀眼、红的激越、红的滚烫,满载着对小邬书记的认可与赞许,是激励他继续前行的不竭动力,将永远镌刻于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的帮扶笔记中,就像小邬书记坚持每周一在村部升起的国旗一般,在南苏计人心中高高飘扬。(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