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风采
珙县公安局巡场派出所以“五个最强”目标 争创“枫桥式派出所”
2020/4/8 17:19:00 来源:法治中国廉政网视 作者:李佳芳 杨义全 刘洪利
法治中国廉政网视四川讯(李佳芳 通讯员 杨义全
刘洪利):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公安局巡场派出所始终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立场,坚持走好走实群众路线,以“五个最强”为奋斗目标,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并就地化解,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巡场”,切实打造群众身边的“枫桥式派出所”。

一、坚持整合资源,握指成拳,着力打造“最强支部”
公安机关作为党和人民的“刀把子”,必须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一是党员抱团,组建片区联建支部。遵循“党员抱团、支部联建”思路,理顺组织关系,将县城区三个派出所的15名党员组建联建党支部,让“游离”“托管”状态下的党员民警找到组织归属。配齐配强支委班子,党员大会推选出党支部书记等7名支委成员,县局党委派驻局党委委员任联建支部第一书记,充分发挥“领头羊”“头雁”作用,不断增强队伍凝聚力和激活团队干事创业激情。二是常态教育,党建铸警取得实效。常态化巩固拓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在全所开展党员民警“亮身份、重承诺、讲执行、勇担当、走在前、作表率”专题活动,营造对标先进积极向上氛围。党员管理和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全所公安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2019年来,全所共有8民警受到表彰,其中2人荣立三等功。三是党警融合,创建区域特色党建。高标准高要求打造巡场片区联建党支部阵地——“党员微生活馆”。该馆占地80余㎡,内设“微服务”“微感言”“微心愿”“微讲堂”“微心语”等5个功能区,搭建了集学习教育、排解压力、研讨工作和提高工作质量“四位一体”的平台和“熔炉”,切实增强党员民警的荣誉感和归宿感。市县组织高度评价巡场派出所阵地建设成果;周边10个区县17单位先后到所参观党建阵地。

二、坚持政治建警,百炼成钢,着力打造“最强信念”
习总书记强调“对党忠诚是公安机关的立警之本”。政治上的坚定,来自思想上的清醒和理论上的自觉。一是突出政治建设,强化思想武装。公安姓党,必须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各个环节。结合新时代党建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巡场派出所扎实抓好思想建党、政治建警、党建铸警工作举措,注重理论思想武装,固守“对党忠诚”的思想高地,铸就坚定的忠诚信念;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信念”、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牢牢坚守共产党员对党忠诚的政治灵魂和人民警察的使命担当,牢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十六字总要求和按照“四个铁一般”的标准,大力开展队伍的正规化建设,畅通警令政令渠道,切实做到令行禁止,确保党的各项工作落实落地,着力锻造一支讲政治、讲规矩、讲担当、讲自觉地“四讲铁军”。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筑牢思想防线。“人无规矩则废,党无规矩则乱。”巡场派出所党支部以恪守规矩“树高线”、挺纪在前“划红线”、以案为鉴“筑防线”为举措,支委成员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大力加强从严治警,常态化“扯袖咬耳红脸出汗”,经常性提示警示教育,确保队伍不出问题。2019年至今,巡场派出所党支部每月开展一次集中谈话,针对六必访六必谈开展谈话5次,队伍保持健康良性持续发展,无一民警辅警有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三、坚持发动群众,聚沙成塔,着力打造“最强民力”
以社区警务改革为平台和载体,重心下沉,警务前移,借民之力办为民之事。一是听民声,收集信息找线索。创新情报信息获取方式,在南井社区设立“坝坝茶”等免费喝茶休闲点,社区民警在与群众闲聊中挖掘有效情报信息或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建立完善《情报信息收集奖励规定》,对群众向公安机关提供有效信息的给予50-200元不等的奖励,切实做到情报线索早收集、苗头问题早处置、疑难案件早侦破。2019年以来,社区警务室共收集118条有效情报信息。二是集民智,化解矛盾护稳定。健全“小矛盾不出网格、小纠纷不出社区、大争议不出乡镇”的分层化解责任机制,畅通群众倾诉渠道,在社区警务室打造温馨谈心谈话室(如“刘五姐工作室”),做好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交心人。同时,组建由社区民警、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干部、社区干部等20余名组成的公调对接委员会,秉承“调解工作多元化、纠纷处理法治化、矛盾化解民主化”的理念,从情、理、法等多角度、多渠道推动矛盾纠纷的化解调处工作,全力促进社区和谐稳定。今年来,共调解群众矛盾纠纷269件,调解成功264件,调解成功率达98%,谈话引导群众968人次。三是聚民力,群防群治保平安。创新协作联动新模式,社区民警召集物管公司、小区保安、网格员和社区治安积极分子,组建守楼护院队、平安志愿队等,承担网格巡逻防控工作,特别是组建培训环卫工人380人成为街面治安员,信息收集和防控效果好。同时,社区民警在走访过程中,加强对防盗窗、安全门等物防设施的指导和建设,规范推进小区和居民楼实行半封闭式、全封闭式管理,不断提高辖区群防群治等级。截至目前,巡场派出所辖区共有群防群治队伍26个,今年已开展巡逻防控121次,案事件发案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四、坚持提能增效,众志成城,着力打造“最强实战”
强化警地合作、警民联系,优化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公安打处效能。一是资源整合,精简机构合署办公。针对过去县城区三个派出所“分而治之”,管理成本高、警力不足、工作不均、分地值班浪费警力,难以形成工作合力等问题。推行县城区三个派出所合署办公,所有警力由巡场派出所统一调度统筹指挥。始终坚持城区公安工作“一盘棋”格局,不断推进实战工作向精细化、专业化分工发展。目前,整合后的巡场所共设“一室两队”(综合指挥室、社区警务队、打击办案队),切实提高了打防管控效率。二是党员示范,走在前头干在实处。以“党心聚警心、党建淬队伍”思路,在全所开展“亮身份重承诺、讲执行勇担当、走在前作表率”主题教育,充分发挥好党员民警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队伍积极向上发展。目前,全所21名民警、32名辅警中,共有党员同志15名,占71%。巡场所“一室两队”负责人均由支委成员带头负责;推行“周小结、月总结、季通报、年评比”制度,切实浓厚干事创业和比学赶超氛围,促进警务工作再上新台阶。2019年巡场支部被评为“全省最强支部”。三是支部结对,警地共融共治共建。聚焦业务特点、扫黑重点、治乱难点、防控弱点等特征,通过支部结对纽带,将警务和辖区重点事务紧密结合,共融共建,携手攻坚。通过支部结对,一举捣毁在巡场农村的流动赌博团伙,刑事拘留11人、行政处罚22人、收缴赌资达30余万元。同时,畅通情报信息来源渠道,发现并锁定“老铁牛牛”网络赌博团伙。巡场所专案组分赴云南、成都、贵州等3省5地将多名主从抓获归案。目前,“老铁牛牛”的24名骨干成员均已全部到案,刑事拘留24人,行政拘留140人,逮捕2人,移送起诉24人,收缴赌资280余万元。
五、坚持民生警务,铁杵成针,着力打造“最强服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发展思想,增强服务意识,做优做实民生警务。一是转变理念,变执法警务为民生警务。转变公安执法和社会治理固有思维,增添举措,切实丰富基层公安派出所为民服务内涵。在派出所大厅设置咨询服务引导台,明确1名辅警人员8小时在岗在位,为办事群众提供咨询引路等服务,切实为办事群众提供方便。二是拓展延伸,变定点办理为上门服务。以亲民公安建设为载体,转变执法办案狭隘观念,积极拓展民生警务范畴,着力健全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优化各类证件办理审批程序。以社区警务改革为契机,在社区民警、辅警走访过程中,收集辖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信息,采用“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方式,为特殊困难群众“全程代办制”各类证件。今年来,已预约服务50余人次,代办相应证件80余件次。三是探索创新,变定时办理为自助服务。为进一步深化公安机关放管服改革,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安窗口服务,巡场派出所户籍室于2020年3月2日迁至珙县公安局便民服务中心统一办公,在便民中心大厅设置了身份证拍照申请一体机,群众可在一体机上自助办理身份证,不受户籍窗口工作时间限制。目前,每天在一体机上办理户籍群众约20余人。同时,积极向上级汇报争取,将“24小时公安自助服务大厅”项目纳入“珙县民生十大工程”,在便民中心和城中四个社区设置自助服务大厅,推出多项便民业务,大大提高群众办事效率,真正体现零距离服务。

近年来,巡场派出所紧盯职责使命、聚焦主责主业,以省公安厅“五个最强”为目标引领,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和执行担当,着力争创“枫桥式派出所”。2018年的全省公调对接现场会和全市公安改革现场会,推介巡场派出所社区警务改革和以党建引领的公调对接先进经验。成功办理省督案件“饶某等人赌博案”、市督案件“老铁牛牛赌博案”,社会效应和法律效力大力彰显,得到组织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普遍赞誉;2019年4月获得全市公安基础工作成绩突出集体,记集体三等功;2020年4月1日“一网考”成绩突出被省厅通报表扬;2019年4月在扫黑除恶工作中成绩突出荣立集体三等功。此外,在6.17抗震救灾工作中民警王玉杰荣获“四川好人”的称号并荣立个人三等功,民警龚强兵荣立个人三等功,派出所7名民、辅警获得表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中,目前巡场派出所有5名民、辅警获得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