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公安检察

珙县公安局巡场派出所 四个“聚焦”全力打造“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2020/4/24 10:11:01 来源:法治中国廉政网视   作者:李佳芳

法治中国廉政网视讯(李佳芳 通讯员 张蔚):四川省宜宾珙县公安局巡场派出所位于巡场镇环城路。辖区为珙县巡场镇,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现有民警24人、辅警32人,其中党员16人。近年来,巡场派出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涵,坚持以“党员示范,警力前移,多元化化解,全时空守护,零距离服务”为工作目标,以“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群众、保一方平安”为基本出发点,积极构建党建引领警务,多元融合保平安的工作机制,护航川南第一大镇新发展。


1、聚焦“党建引领警务”,坚持创新驱动,打造“最强支部”。

巡场派出所紧盯职责使命、聚焦主责主业,以省公安厅“五个最强”为目标引领,通过将县局党委委员下沉到派出所支部,建设支部阵地等,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和执行担当,着力争创“枫桥式派出所”。

党员抱团,成立巡场片区联建支部。坚持问题导向,理顺组织关系、强化组织领导、延伸责任链条,让“游离”“托管”状态下的党员民警找到组织归属,深入探索推行党务警务“并轨”运行机制和考核机制,树立党务考核严于警务考核导向,切实促进党务警务的有机融合。

党委授权,打造最强战斗堡垒。坚持“党务前移、警务下移”的思路,由县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东下沉到派出所担任第一书记,统领推进支部工作开展。严格执行县局党委“三项”授权(授权支部第一书记代表党委指导党建、授权支部第一书记代表党委发布警令、授权支部第一书记代表党委监督作风),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全力构建“党委书记统揽全面、党委委员包干一片”的党务警务工作格局。

创新配置,打造公安元素阵地。按照县局党委“七个一”要求(规范建立一间党员活动室,确保支部有阵地;制定一套支部学习活动计划,确保组织生活正常化;完善一本党员台账,确保党员队伍家底清情况明;建立一套学习活动保障机制,确保支部有钱运转,支部党员能适时学习、定期充电;喊响一句战斗口号,增强党员民警凝聚力战斗力;建立一个帮扶对象,与辖区内维稳处突重点村、治安乱点村、帮扶贫困村等结成对子;建立一个微信群,搭建一个线上学习交流平台),投入20余万元,优先在派出所二楼打造党员微生活馆,从微服务、微心愿、微讲坛、微书吧、微感言,荣誉墙等多方面反映支部党员民警风采、特色活动及取得的成效。

支部结对,开启共融共治共建。推行“一支部一结对一针对”创建活动,切实将党建工作、业务工作和辖区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开展“结对支部双报到”工作,认领工作任务,锁定目标成效,共融共建、携手攻坚。巡场片区派出所支部与辖区龙塘支部共同拟定了扶贫攻坚、扫黑除恶、内部保卫、社会防控、普法宣传等结对主题;16名党员民警完成了“双报到”程序。目前共上党课、走访慰问、普法宣传等活动16场次,取得明显实效。

考核问效,增强创先争优活力。坚持以“党务淬炼队伍”思路,制定《巡场派出所党员民警(辅警)量化考核管理办法》,要求党员民警“亮身份重承诺、讲执行勇担当、走在前作表率”。坚持“先进带后进、党内带党外”的举措,充分发挥好党员民警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队伍积极向上发展。同时将党建考核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级晋升、提拔任用、工作调动等挂钩。确保队伍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随时随地都能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通过党建引领,巡场派出所以2018年的全省公调对接现场会和全市公安改革现场会,推介巡场派出所社区警务改革和以党建引领的公调对接先进经验。2020年被四川省公安厅、宜宾市公安局命名为全省、全市最强支部,2019年4月获得全市公安基础工作成绩突出集体,记集体三等功;2020年4月1日“一网考”成绩突出被省厅通报表扬;2019年4月在扫黑除恶工作中成绩突出荣立集体三等功。此外,在6.17抗震救灾工作中民警王玉杰荣获“四川好人”的称号并荣立个人三等功,民警龚强兵荣立个人三等功,派出所7名民、辅警获得表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中,目前巡场派出所有5名民、辅警获得表彰。


2、聚焦“矛盾不上交”,坚持多元化解,强化创新意识。

按照“公安主导、社会参与、民主调解”的指导思想,在司法调解进驻派出所的基础上,成功引进司法调解进驻社区警务室,有力端好“天平秤”。一是公安主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聚焦调解诉求高效、调解工作进度缓慢、调解机构不完善、调解成功率不高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巡场派出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与县司法局对接,在社区警务室联合创办“社会治安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创新人民调解,实行人民调解进驻社区,社区民警根据工作需要,及时通知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调解员的个案补贴发放将由社区民警签字确认,能有效激发调解员的主观能动性。简化纠纷案件移交流程,社区民警在案件移交后将不再参与调解等工作,切实做到节约警力、回归主业。调解员根据“调解工作人民化、纠纷处理法制化、矛盾化解民主化”的要求,从情、理、法等多角度、多渠道推动矛盾纠纷的化解调处工作,全力促进社区和谐稳定。二是社会参与,收集信息找线索。创新情报信息获取方式,在南井社区设立“坝坝茶”等免费喝茶休闲点,社区民警在与群众闲聊中挖掘有效情报信息或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三是集民智,化解矛盾护稳定。健全“小矛盾不出网格、小纠纷不出社区、大争议不出乡镇”的分层化解责任机制,畅通群众倾诉渠道,在社区警务室打造温馨谈心谈话室(如“刘五姐工作室”),做好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交心人。多角度、多渠道推动矛盾纠纷的化解调处工作,全力促进社区和谐稳定。今年来,共调解群众矛盾纠纷269件,调解成功264件,调解成功率达98%,谈话引导群众968人次。


3、聚焦“服务不缺位”,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社会治理。

构建网格防范机制,动员全民参与。开启协作联动新模式,督促物管公司、协调社区干部积极参与治安网格防范工作,组建守楼护院队、居民联防队、平安志愿队承担网格巡逻防控工作;全力推进社区“雪亮”工程建设,实现与移动“天网”、城管“数字化指挥中心”、公共视频监控等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努力打造由450余个监控视频、三套监控系统组成的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的县城区治安防控体系。

构建情报收集机制,延伸公安触角。制发《情报信息收集奖励规定》,根据清洁工、小区保安、夜宵店主等特殊行业人员定人、定时、定点、人熟、路熟、情况熟等优势,鼓励动员社会各界向公安机关提供情况,对提供有效情报的群众给予50—500元不等的奖励;创新情报获取方式,在南井社区设立“坝坝茶”等免费喝茶休闲点,在群众闲聊中挖掘有效情报信息,着力培育社区警务室在案件侦破活动中的“活地图”“导航器”作用。

构建人口管理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将公安“一标三实”“双清”等工作与社区警务工作相紧密结合,将数据采集情况,数据真实性、完整性与社区警务室工作经费挂钩,要求社区警务室每天至少录入20条人口信息。社区警务室根据走访、采集、登记的基础数据信息进行分类建档,确保辖区人口信息等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实用性。此外,全面清理建档辖区重点人员、信访人员、涉稳人员,分类管理、全面管理、跟踪管理,掌握行踪、掌握动向,确保辖区重口管到位、不失控、不惹事、不肇祸。

构建服务群众机制,建设亲民公安。根据“走访群众集民意”的工作职责,创新推出“三必”要求,即要求社区民警、辅警每天必须至少走访20名群众、每周必须至少3天深入群众家中、企事业单位开展走访,每月必须至少10次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开展上门服务,倾听群众心声、收集群众诉求。同时,及时收集处置群众矛盾,跟进关注有可能升级的群众矛盾,避免出现非警情向警情转化现象。


4、聚焦“平安不出事”,坚持以防为主,强化巡逻防控,打防互促。

近年来,巡场派出所始终以群众满意为工作最高标准,坚持打防并举常态化、工作对象动态化、管控措施精细化,有力地维护了辖区治安稳定,为辖区群众构建了一片和谐安宁的天空。聚民力,群防群治保平安。开启协作联动新模式,在构建社区、居民联防队、平安志愿队参与网格防范工作基础上,特别组建培训环卫工人380人成为街面治安员,在街面各个角落收集信息,效果成效明显。同时,社区民警在走访过程中,加强防盗窗、安全门等物防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小区和居民楼逐步实行半封闭式、全封闭式等管理。社区警务与社区组织的融合式发展,将“平安社区”建设推向新高潮,形成了公安工作与社区工作“双赢”局面,实现了社区安全,群众安居,党政认同的社会治安治理良好效果。资源整合,“一室两队”提效率。针对过去县城区三个派出所“分而治之”,管理成本高、警力不足、工作不均、分地值班浪费警力,难以形成工作合力等问题。推行县城区三个派出所合署办公,所有警力由巡场派出所统一调度统筹指挥。始终坚持城区公安工作“一盘棋”格局,不断推进实战工作向精细化、专业化分工发展。目前,整合后的巡场所共设“一室两队”(综合指挥室、社区警务队、打击办案队),切实提高了打防管控效率。严管狙击,利剑出鞘筑平安。聚焦业务特点、扫黑重点、治乱难点、防控弱点等特征,将警务和辖区重点事务紧密结合,共融共建,携手攻坚。巡场派出所按照“打小打早打源头、多点开花清隐患”的工作思路,建立从“源头管控、线索摸排、侦查取证、重拳打击”一整套衔接顺畅、运转高效的工作链条,利用信息化手段,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有效整治了社会风气。

责任编辑:齐梓怡

首页|电脑端|网站地图

法治廉政网视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