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基层风采

宜宾叙州区:柏溪派出所推进“1+4”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见实效

2020/4/29 16:45:51 来源:法治中国廉政网视   作者:李佳芳 郑露 贺燕飞

法治中国廉政网视讯(李佳芳 通讯员 郑露 贺燕飞):“很多矛盾纠纷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如果任其发展的话随时可能矛盾升级,甚至转化为影响恶劣的案事件。基层派出所往往是最先接触这些矛盾纠纷的,近年来,我们通过不断实践、反思,总结出了适合辖区实际的化解矛盾纠纷的一套方法。”宜宾市公安局叙州区分局柏溪派出所所长张其友说。

2020年,柏溪派出所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契机,坚持学习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辖区实际,积极探索“1+4”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着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取得实效。今年以来,该所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95起,成功调处195起,调解成功率100%,未发生一起因矛盾纠纷调处不力引发的重大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确保了辖区社会平安稳定。

该所明确所长为矛盾纠纷化解的主要负责人,成立由所长任组长,教导员为副组长,案侦、社区、内勤民警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化解领导小组。实行接处民警首问责任制、社区民警属地责任制和带班领导连带责任制,抽调业务能力强的辅警专职负责矛盾纠纷录入工作,内勤做好矛盾纠纷台账登记。把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为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该所还规定了每周二上午是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汇报总结日,把矛盾排查化解工作作为该所民警、辅警在派出所例会上必须汇报的内容,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长效开展。

该所实行每日晨会由昨日值班组对24小时内所有的警情、线索汇总梳理,确保在接处警环节发现的矛盾纠纷全收集、有人管;以“一标三实”信息采集、“上门入户”、召开“警民恳谈会”等形式,组织社区民警对矛盾纠纷每周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收集、掌控辖区内各类苗头性隐患;同时该所充分调动辖区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城管工作人员的力量,全天候掌握治安情况和社情民意让其成为公安机关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该所创新构建“1+4”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1”是指搭建一个“公调对接”平台,返聘善于做群众工作的3位退休民警常驻调解室开展工作。“4”是指4支力量,即法院员额法官、司法所所长、村(社区)干部、社区民警共同构建的多元调解网络。

源头化解:以辖区11个村(社区)委会为依托,每个村(社区)选出具有社会阅历,亲和力强,热心调解工作的老党员、老干部组成矛盾纠纷调解小组,针对邻里等简易纠纷由村社级调解组织就地化解,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今年以来,依托村社级调解组织,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8起,消除群体性事件隐患1起;同时派出所值班民警在接处警过程中对警情简单、事实清楚的纠纷予以当场化解,做到纠纷不堆积、矛盾不上交,切实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实效。今年以来,通过接处警当场成功调解16起矛盾纠纷,切实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

上门调解:社区民警借助“百万警进千万家”大走访活动,对久侦未破、存在涉访隐患的案件当事人和容易引发“民转刑”案件、不稳定因素等问题的矛盾纠纷主动介入、上门调解,第一时间说理疏导,努力使矛盾不升级、不出村、不出镇。今年以来,在柏溪旧城改造等拆迁过程中,社区民警逐户开展走访与思想工作,宣传相关的政策法规,同时及时向政府反馈群众的建议,确保了顺利拆迁。

在线调解:依托微信、QQ等搭建在线调解平台,开通在线调解通道,答疑解惑,实现实时调解,提高调解效率。今年以来,该所依托新媒体载体,提供在线咨询调解小纠纷15次。

联动调解:对久拖不决或者群众多次反应风险隐患较大的重大情感、侵权类纠纷,以公调对接为中心,启动“1+4”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根据矛盾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切合实际的调解方案,提高调解工作效果,最大限度地消除社会隐患,有力维护一方平安。

2020年3月29日,该所接到柏溪街道长沙村王某报警称同村的李某酒后损坏自己房子的门锁,请派出所出警。经了解,王某2017年购买了李某的自建房,还欠23万余款没有支付,两人签了合同后,王某承诺三年内还清。2020年开始,两人多次因房屋欠款的催收问题产生纠纷,李某为了催王某还钱,多次损坏王某房子的门锁,还剪电线不仅严重干扰了王某的正常生活,还影响了附近群众的生活,影响恶劣,社区多次调解无果。了解情况后,派出所高度重视,所领导签发内部移交清单,移交至“公调对接”室处理,启动了“1+4”多元调解机制,组织王某、李某到派出所“公调对接”室进行现场调解。社区民警对李某多次故意损坏王某房子,干扰其生活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准教育,法院法官、司法所长通过对其讲解相关法律知识,就两人的经济纠纷提了专业解决意见,社区干部从情理等各方面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劝说,最终王某、李某达成了和解。

责任编辑:齐梓怡

首页|电脑端|网站地图

法治廉政网视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