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法院司法

办小案,暖民心 莫让失信辜负患难真情

2021/3/24 9:16:03 来源:法治中国廉政网视   作者:徐庆涛 陈孟晗


本网讯(徐庆涛 陈孟晗) 当今社会,信任危机是一个难以回避的话题,亲人之间也难免有人因为失信而导致关系破灭,将本应倡导的互帮互助、紧密相亲的亲人关系晾落一旁,最终老死不相往来。近日,池河法庭受理了一起债务纠纷案件,就让人不由感叹世间冷暖。


2019年6月,被告赵某丈夫吴某一因患病住院治疗,费用短缺,被告赵某便向原告吴某某借款30000元,吴某某同意30000元打入被告丈夫吴某的账户中,因被告丈夫吴某与原告吴某某为亲叔侄关系,便没有打借条。2020年3月,被告丈夫吴某因病去世,原告吴某某便向被告赵某索要借款,但赵某均以种种理由推诿拒不偿还。因该案无借条,仅有转账凭证,被告赵某不再承认存在此项借款,并拒绝还款,两家的矛盾日益激化。通过村委会、社区及镇综治办、司法所等部门多次调解,仍无法解决。原告吴某某、谭某无奈遂诉至石泉县人民法院池河法庭,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偿还借款30000元及利息。


庭审中,原告举证了转账凭证、手机录音等证据,明确证明此笔借款的存在。被告反复声称不知晓该笔借款的存在,原告担心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该笔借款事实,其诉求很可能会因为被告的辩驳而难以认定。

庭审结束后,虽然此案按照现有证据以及法律依据简单地判决固然可以,但是法官考虑到双方的特殊关系以及此案中所处的境地,为防止矛盾进一步扩大,及时进行息诉解纷,留住温暖和人情才是处理本案的上上策。


因此,办案法官主动衔接双方当事人所在社区,在社区会议室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办案法官分别向双方讲明案件的要害,一方面对原告讲明债权固然可以主张,但是要考虑双方的特殊关系,留一线余地,适当让步。另一方面为被告说法释理,原告现有证据足以证明该笔借款时原告与丈夫二人的夫妻共同借款,即使丈夫不幸去世,做妻子的也要勇敢担负起诚信的责任!经过法官调解,被告赵某当场主动将钱款还给原告吴某某。至此这场纠纷终于得到解决,双方当事人也重归旧好,矛盾也得到化解。

亲情,是世间至纯至真的感情。诚信,则是为人处世之本。患难时的伸手,是最动人的举动,莫让失信辜负了那份患难之情。办案,法律是底线,情字最动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陕西石泉县人民法院供稿)

责任编辑:齐梓怡

首页|电脑端|网站地图

法治廉政网视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