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基层风采

青海省乐都区公安局破解“五大难题”提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控效能

2023/7/10 10:45:15 来源:法治廉政网视   作者:杨玉山 韩君才

本网讯(杨玉山 韩君才):今年以来,乐都区公安局紧紧围绕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减量控大”的工作目标,立足辖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实际,认真研判当前道路交通安全形势,适时调整工作思路,积极破解“思想、警力、基础、管理、宣教”五大难题,全面推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有人做、有人管、有人盯、有人抓”,全力构建“科学、规范、精细、实效”的新型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体系。

一、聚焦联动共治,破解“思想不重视”难题。建立健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交通安全管理社会化,有效增强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力量。一是强化联席会议。建立由公安部门牵头,安监、交通、城管、应急管理等多部门参与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联席会议机制,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听取交警部门交通管理工作汇报,分析全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形势,协调研究解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瓶颈问题,形成“党政主导、公安牵头、部门负责、乡镇(街道)联动”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工作格局。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上升为政府工程、民生工程,制定下发《加强农村道路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和具体要求,把道路安全工作职责延伸至乡镇(街道)、村社,逐步建立区、乡镇(街道)、村社三级道路交通安全责任架构。三是强化督导推进。积极推动区委区政府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对各乡镇、各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综合考核,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季度考核通报、年度综合排名,以考核促推动,以责任促实效。同时,建立信息抄告抄送制度,及时将专业运输单位交通事故、交通违法情况抄送安监和交通运输部门,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文明交通行为抄送区文明办

 

二、聚焦精准勤务,破解“警力跟不上”的难题。一是建立道路交通事故分析研判体系。由公安交警大队分析研判全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态势、事故类型、成因和特点,通过“日提醒、周分析、月研判”,指导路面中队针对性调整勤务岗点、勤务方式、查纠重点,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管理跟着事故走”,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全力压降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二是建立网格管理工作体系。结合“路长制”工作要求,各辖区派出所交警中队根据辖区的道路里程、道路走向、交通设施状况等特点,科学合理地将辖区划分成2-5个网格片区,将责任逐一明确到每一名民警、辅警、村警和协管员,实施农村地区“五定一包”责任制(定路段、定时段、定人员、定车辆、定责任、包安全)的勤务管理模式,全面负责网格内的交通违法行为查处、事故隐患整改、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等工作,切实提高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有效促进勤务效能的不断提升。三是建立道路监控体系。织密道路交通科技管控网络,推进科技与人力的无缝对接,老城区主干道、乡镇与城区出入口已基本实现监控设施全覆盖,有效解决了巡逻警力不足、存在管理盲点的难题,道路交通“违法发现率、勤务管事率、系统运转率”不断提升

 

三、聚焦监管前置,破解“基础不牢固”难题。一是强化重点隐患整改。牵头对全区农村道路临水临崖、事故易发多发、设施标线不全等路段进行全面滚动排查,定期梳理汇总问题清单,以文件形式将隐患下发至各乡镇、部门,一点一策逐个明确整改措施、整改责任。对老大难隐患,专题上报区政府实施挂牌攻坚,定期督查通报,确保整改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强化重点车辆隐患排查。紧盯“两客一危”、重货等重点企业和重点车辆,推动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车辆安全技术检查、驾驶员安全教育、GPS动态监控系统值守等各项安全制度,严把驾驶人从业资格关、车辆检验关,严防车辆“带病”上路。三是加大重点人员背景审查。“两客一危”驾驶人身份信息、治安刑事处罚、吸毒史、交通安全违法记分、驾驶资质等情况开展拉网式审查,及时梳理逾期未审验的“A、B”证货车驾驶人,并上门督促做好审验和处理。同时,紧盯各辖区运输单位、建筑工地等站点领域,对外地号牌货车开展滚动排查,逐一登记货运、施工车辆及驾驶员等信息,把不放心的车和人全部纳入管控视线

 

四、聚焦全域管控,破解“管理不到位”难题。一是打好常态管控战。结合农村交通事故的季节性、规律性特点,坚持“警务跟着流量走、警力跟着交通违法走”的工作原则,积极推行弹性工作制、错时工作制,将警力向高峰时段倾斜、向夜间时段延伸、向节假日时段拓展,最大限度地将警力投入到路面。同时,各辖区派出所交警中队围绕国省道、农村道路等重点路段,相继组织开展“早查+晚查”“逢五逢十行动”、周末夜查等行动,集中整治货车和拖拉机非法载人、面包车超员、货车超载超速、涉牌涉证、酒驾醉驾、非标三四轮车、摩托车不戴头盔等重点交通违法行为,努力将安全隐患消除在田间地头。二是打好卡口管控仗。认真研究乐都区境内道路特点,综合考虑交通卡口地理位置、管控路段的交通状况和发挥防控作用的程度等因素,在全区交通流量大的国道109线、民小一级公路、乐化公路、扎碾公路、鲁大复线等5条重要路段设置交通查缉卡口,落实24小时勤务机制,强化对7座以上客车、危化品运输车、货车等重点车辆的逐车检查登记,细致查看车辆的安全技术状况、驾驶员、押运员的资质情况、车辆有无超员超载、是否落实凌晨2-5时禁行规定、按规定线路行驶等情况,绝不让违法车辆一路畅行。三是打好协作联动仗。认真分析违法超限超载车辆运行规律,研判掌握货运车辆的源头分布、行驶路线、通行时段,在重点路段安排交警和交通路政设置联合治超站点,实行路警联动、密切协作,严格落实“一超四罚”工作要求,切实增强工作合力,挤压违法空间。同时,联合交通、城管、生态环境等部门,对工程渣土车闯红灯、违规上路、污损号牌等违法行为开展集中整治,切实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和违法行为发生

 

五、聚焦宣传教育,破解“宣传效率低”的难题。一是借助镇村宣传阵地。紧盯农村“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组织宣传中队民辅警集中编写行车常识、典型事故案例等宣传资料,由各镇村利用每天早、晚休闲时间,通过“大喇叭”进行高频次播放,教育和引导农村群众增强安全文明出行意识。同时,在各农村社区、行政村、学校设立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栏或宣传橱窗,收集辖区内的典型事故案例、常见违法行为危害及相关法律法规,刊登在交通宣传栏醒目位置,普及农村群众交通安全常识。二是借助“两站两员”。充分发挥农村劝导站、劝导员作用,划定“责任田”,组织交通安全劝导员与民辅警捆绑联动,深入农村交通违法行为多发路段,重点开展“一盔一带”等安全劝导,劝导驾驶员坚决抵制无证驾驶、酒驾、逆行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劝导群众出行不要乘坐农用车、非标三四轮车、超员车辆,骑行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要佩戴安全头盔,确保违法行为及安全隐患不出镇、不出村,严把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关口”。三是借助网络微平台。弥补传统宣传方式的局限性,着力解决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最后一米”问题,依托乐都公安微信公众平台,不定期发布交通安全公益广告、宣传标语,大力宣传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极端危害性,积极倡导安全文明出行,把微信公众平台打造成时时提醒群众文明出行、遵章守纪的重要载体,共同营造浓厚的网络宣传氛围

责任编辑:李雪红

首页|电脑端|网站地图

法治廉政网视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