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禁戒毒一线

心中常思责任重 披肝沥胆写忠诚 ——川北广元市公安交管体制改革回眸

2018/10/8 13:48:00 来源:法治中国廉政网视   作者:李佳芳 柯 林


法治中国廉政网视讯(李佳芳 柯 林):从上世纪的1987年仅有60多人到今天有着350多名交警、600余名辅警的四川省广元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公安交管体改以来,沧海化桑田,不变的是交警人的初心。

从人工手势指挥到智能交通管理

现已退休的广元交警支队原副支队赵洪波介绍:1987年建队时,全市共有7个交警队,60多名在编民警,并且只有市区4个交通固定指挥岗点(楼),民警用指挥棒、手势指挥交通,指挥车辆行驶主要看汽车转向灯,也可以说,是司机在指挥交警。到了1990年,全市有了5个岗点(楼),其中1个岗楼(市区嘉陵江铁桥)安装了信号灯,岗楼里配备一个“拨键式交通指挥仪”控制红绿灯,灯光信号由人工根据车辆通行情况随机而定。若遇有停电或维修仍用指挥棒、手势指挥交通。

1994年,全国交警开展“学济南交警”活动,由此广元市区交警也走上了自己设计制作的岗台,以手势指挥交通。1997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岗台手势指挥交通完成了它的使命,成为公安交通管理历史,广元交警也因此而随大流走下三尺岗台。

在人、车、路高速发展的今天,广元交警向科技要警力,建成了以大数据为支撑,以立体化、信息化为载体,由近百块液晶屏组成的屏幕矩阵,即时而清晰地显示着市区主要路口交通状况的1个智能指挥中心、9个分控指挥平台,提高了道路交通安全现代化管理水平。随着45个灯控、75个视频、39个电子警察点、3个诱导点、9个流量采集、3个斑马线礼让行人等系统的应用,大大提升了交警部门对道路交通时实状态的掌控和驾驭能力。

从人工划线到立体交管秩序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广元市区自行车多达30余万辆,交通秩序管理对象也以自行车为主。交通设施非常原始,全市施划的交通标志标线不到1万米,且是人工手划:一人拿模具,一人刷油漆。

广元交警支队直属大队原队长谭绍明回忆,手工划线,人辛苦,出活慢。1992年,他们到成都等地学习,回来“制造”了一台车辆划线机,比人工划线效率提高了很多倍。

如今,广元交警支队肩负着全市1.95万公里公路、500多公里市区道路的交通管理任务和50万余辆机动车、60万余名驾驶人、近百万非机动车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面对日益突出的人、车、路矛盾和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借道左转法”的诞生,体现了交警的智慧和创意:抹去双黄线,借道来左转;打好时间差,一道变多道;增设信号灯,联控引左行;前移停车线,直行阶梯等;标志标线清,畅通安全行。“变堵为疏”的理念,带来了“见微知著”的神奇效果。

车辆乱停乱放,这一道路上的“肠梗阻”,常常导致交通拥堵、秩序混乱。针对车辆的静态管理,广元交警支队创新理念,除规划设置固定、临时停车场点,还在市区施划了3万多个绿色生态停车泊位,分类规范车辆停放,解决了停车难问题。

与此同时,广元交警支队以属地化管理为原则,在城乡道路交通管理中,将全市划分为10个大队48个中队网格型警务区域,每个警务区成为一个管理单位,对辖区5条国道、8条省道、12条旅游线和城市41条主干道、85条次干道、27个重点岗,逐点逐段进行责任分解,以网格化管理实现城乡道路无缝隙的交通管理。

从60余人到一支坚强有力的队伍

现已退休的广元交警支队唐映萍副支队长介绍,1987年,市城区4个交通岗,交管体改后全市交警只有60多人,7个交警大队和支队办公室、交通科、政工科和车管所4个部门。有限的警力管理着当时城乡道路的人、车、路。眼下,一支350余名交警、600余名辅警的队伍,下设10个交警大队、8个科室的交警支队为地方经济发展、市民出行的平安和畅通保驾护航。

前几年成立的女子交警中队,一个个英姿飒爽的年轻警花站在广元市内主要路口交通岗上,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

今年公安部交管“放管服”改革措施出台后,广元交警支队结合实际,以“一次通办、网上快办、延伸近办”为主旨,细化改革任务,公开实行时间,倾力让市民分享到公安交管改革“红利”。

交管体改以来,广元交警支队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队伍和交管工作实现了新的跨越。相继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先进单位”荣誉,被省公安厅评为“全省交通管理先进单位”、“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畅通工程先进单位”,被市委市府评为“交通管理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等,荣立集体二、三等功4次。

广元交警以忠诚、担当、创新、奉献的精神,向市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亦正如广元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支队长孙益科所说:心中常思责任重,披肝沥胆写忠诚。为了市民安全文明出行,我们永远在路上。


责任编辑:齐梓怡

首页|电脑端|网站地图

法治廉政网视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