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交通一线

大雾袭中原 河南高速交警全力保通并为您雾天出行支招

2018/11/12 13:48:22 来源:法治中国廉政网视   作者:杨军政


法治中国廉政网视讯:【大雾橙色预警】河南省气象台11月12日04时05分发布大雾橙色预警:预计未来6小时内,濮阳、鹤壁、新乡、焦作、商丘、许昌、漯河、平顶山、南阳、驻马店十地区和洛阳、信阳两地区北部及开封、郑州、周口三地区西部,将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局部低于50米的雾并将持续.请注意防范

河南高速公安官方微博发布实时高速路况提示。#河南高速路况#截至11月12日8:55,因雾管制的路段有:京港澳高速豫冀界-豫鄂界,连霍高速新安西-豫皖界,宁洛高速豫皖界-温泉,沪陕高速泌阳-豫皖界,大广高速南乐-新县,晋新高速焦作西-平原新区东,南林高速太行大峡谷-南乐东,长济高速柏香-牛屯,林桐高速焦作西南-温县、叶县南-豫鄂界,二广高速吉利孟州-下汤西,郑卢高速郑州西南-唐庄,台辉高速、兰南高速、日兰高速、商周高速、永登高速、济广高速、济祁高速、郑西高速、内邓高速、新阳高速、商登高速、机西高速、淮信高速、濮商高速、郑民高速全线;同时,二广高速济源北-豫晋界机场高速全线禁止七座(含七座以上)客车通行。

河南地处中原,空气相对潮湿,秋冬季雾天较多,大雾团雾多发。有时高速公路收费站口能见度良好,但是前方几公里处,就可能是大雾弥漫,能见度非常低。而高速公路全封闭、全立交,往往几十公里才会有一个出口,为了确保安全,高速交警在雾区前方收费站口或更远的距离采取交通管制措施。

天保通,河南高速交警路政在行动

河南高速交警、高速路政采取双管齐下、三级管控相结合加强雾天保通

一是控距,科学治理建设高速公路雾天防撞系统。在全省高速公路44处329公里团雾多发路段安装雾天公路行车安全诱导装置,通过“黄灯引导,红灯慢行”警示提示群众减速慢行,安全通过雾区道路。在重要的桥梁、隧道、坡道和弯道处,增设爆闪灯和振荡标线,在沿线的隧道墙壁上增加反光条引导;在特大桥上安装照明设施,提高桥梁夜间能见度;在团雾多发路段起始端上游1~2公里处增设1组车距确认标志;在收费站下道口、服务区下道口附近增加黄闪灯,并设立警示标语。

二是降速,建设高速公路区间测速系统。雾天行车,控制车速很关键,高速交警部门在团雾多发路段建设区间测速系统,实现“连续提示、实时抓拍、即时预警、现场教育查处”功能。

三级管控,应急处置快速反应

为确保大雾天气下群众出行安全,省公安厅高速交警总队根据全省高速公路天气情况和通行条件,实时启动《全省高速公路雾天交通管理应急处置预案》,应急处置,快速反应,实时采取管控措施确保行车安全。

一级管控:高速公路能见度低于50米,严重影响车辆通行时,实施一级管制。主要措施有:禁止车辆进入管制路段,关闭管制路段沿线所有收费站,在关闭路段两端具备分流条件的收费站下道口实施主线分流,暂停施工等。

二级管控:高速公路能见度在50米—100米或出现积雪、结冰,已部分影响正常通行时,实施二级管制。主要措施有:加强路面巡逻管控,间断放行、限速放行,暂停施工等。为预防客车发生群死群伤的恶性交通事故,实施二级管制后,将禁止7座以上客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进入高速公路,对其他车辆间断放行。

三级管控:高速公路能见度在100米—200米时,实施三级管制。主要措施有:加强路面巡逻管控,间断放行、限速放行,暂停施工等。 

【雾天行车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1.减速慢行进入团雾区域千万要保持冷静。在距离和车道满足变道条件的前提下,减速驶入最右侧车道,就近缓慢驶出高速或进入服务区暂避。在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100米时,时速不超过60公里,当能见度小于100米大于50米时,时速不超过40公里。同时应与前车保持正常车距的2至3倍。

2.切勿急刹突然进入团雾区域时,很多人下意识的反应就是一脚急刹。然而,这样容易引发连续追尾事故。如果不能驶离高速公路,应选择紧急停车带停车,停车之后需立刻打开双闪,以提示后方车辆注意。还要将三脚架警示牌放在来车方向150米外,人员迅速撤离到护栏外,防止发生追尾事故。

3.使用灯光进入团雾区域,要开启大灯、雾灯、示廓灯,必要时还要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使用远光灯,远光灯在雾里会造成散射,使驾驶员眼前一片雪白,非常危险。此外,雾天行车,变道、超车也是大忌。

4.尽早驶出高速公路在高速路上遇到团雾,尽量溜边慢慢往前行驶,一旦有出口或服务区,赶紧驶入服务区或驶出高速公路。

高速交警特别提醒雾天行车路面能见度低于50米时,要就近驶离高速或到服务区停车休息。如果在雾天行车时遇到事故或者故障,切记一定要开启双闪灯,并在车辆后方150米处放置三角警示牌,防止因后方车辆刹车碰撞造成二次事故;驾乘人员一定要及时撤离到高速护栏外,并拨打报警电话0371-68208110求助。

责任编辑:齐梓怡

首页|电脑端|网站地图

法治廉政网视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