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聚焦
真假“公安”的博弈
2018/11/19 18:13:12 来源:法治中国廉政网视 作者:李佳芳 傅灿
法治中国廉政网视讯(李佳芳
傅灿):群众正被假警察诈骗,而真正的警察却联系不上群众。然而广东惠州惠阳警方并没有放弃,通过多方努力及时劝阻,最终钱并没有被骗走,受害人的损失又保住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2018年11月14日15时,惠阳警方接到市反诈中心转来的线索,惠阳一名女子丘某疑似被冒充“公安”工作人员诈骗。为了尽快联系上被骗丘某,淡水派出所民警立即拨打丘某电话,但电话一直打不通。按照以往的办案经验,民警推断丘某已落入假警察圈套,正被引导与外界切断联系。民警心里七上八下,联系不上事主,事主就多一分被骗的可能。电话打不通,就用其他方法。民警当即编写了一则短信,亮明自己的身份,并提醒丘某警惕电信诈骗,告诫丘某不要转账汇款。
民警一边给该手机号发送提醒信息,一边又驱车赶往女子住所,当民警到住所后发现住所无人应答,为了争分夺秒民警想方设法联系到物业,通过物业获取到丘某的微信。

民警通过微信与女子丘某联系,表明警察身份,在交谈后得知丘某在东莞目前并未发生钱财损失,才松了一口气。但是事情并不是这么顺利,丘某开始对我们警察身份表示怀疑,“你也是警察?”对于民警的主动联系,丘某表示怀疑。这一天,她已经接触了太多的“警察”,究竟谁才是真警察?为了让丘某相信,民警又耐心与她解释和问询,最终丘某答应第二天返回淡水到派出所做笔录,为了确保丘某在这段时间不被诈骗,民警还将电话号码告知丘某,一直与她保持联系。
民警与丘某见面后,丘某恍然大悟,才明白自己险些上了假警察的当。原来,2018年11月14日上午9时,丘某在东莞接到一个深圳电话,对方是一名男子,该男子先是自称他是“深圳公安机关”的民警,并且说丘某的身份信息被盗用了。丘某听后就很害怕,心里防线就开始动摇了,问对方要如何处理,对方要求丘某用QQ视频与他联系,说是要在视频中给丘某做一份视频讯问。
“我把QQ告知对方,对方加了我QQ后与我视频通话,在视频中我看到对方是一名男子身穿警服。等我再想仔细查看时,对方就中断了视频。”丘某说道。
对方又说丘某涉嫌不法黑金洗钱案,并告诉丘某一个网址,丘某按照对方的要求登入该网址查看信息,按照对方告知的编号登入,丘某看到一份“刑事逮捕令,冻结管制令”资料,上面显示丘某涉嫌不法黑金洗钱案等信息。查看完信息,对方就要求丘某把银行卡后面四位数和卡内有多少钱告诉他,期间视频多次中断。然后,在下午15时,丘某接到我们公安机关的电话,才知道被诈骗了。
公安机关提醒:犯罪分子假冒“警官”、“检察官”、“法官”等角色,谎称受害人涉嫌洗钱、贩毒等严重犯罪,诱导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实为骗子持有的所谓“安全账户”,此类诈骗造成损失金额最大。警方不会通过电话做笔录,逮捕证由警方在逮捕现场出示,不会通过传真发放,更不会在网上查到。公检法机关从未设立所谓的“安全账户”,更不会通过电话安排当事人转账汇款到“安全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