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禁戒毒一线

东安县“四个结合”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

2018/11/23 13:17:39 来源:法视天广传媒   作者:王静波

法治中国廉政网视湖南讯(王静波):自全市启动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工作以来,东安县按照市委市政府、市禁毒委整体安排和部署,紧扣全县禁毒工作实际,聚焦“四个结合”,以示范创建工作为总抓手,在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工作保障上着力,完善了顶层设计,强化了禁毒保障,提升了综合治理水平,全面实现了“五个不发生”和“四升四降”创建目标,全县毒情得到有效控制,吸毒人员新增势头明显减弱,因涉毒引发的治安、刑事问题明显减少,为全市争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作出了东安贡献。

一、“教”“ 打”结合,禁毒工作举措全面铺开

“教”就是坚持将禁毒宣传教育作为禁毒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为抓手,“六进”活动为主载体,以街道LED屏和创建主题标语、标牌、专栏和电视、微信、网络等媒介为平台,充分利用创业讲座、普法教育、党校培训和入户发放资料等形式精准传播禁毒知识,营造全民抵制毒品、参与禁毒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全县发放创建倡议书、宣传单21万多份,在县城和镇、村主要路口设置禁毒宣传牌、宣传栏412块,在小区电梯内设置轿厢禁毒宣传牌128块,在街道安装示范创建栏、宣传牌560块,县城和建制镇有LED屏的单位和店面全部滚动播出创建标语,全县32000余名小学五年级到高二学生全部注册参学了青骄第二课堂网络毒品预防教育课,东安电视台每天重要时段都播放了禁毒公益片,做到宣传不留死角死面全覆盖。全县群众禁毒知晓率稳步提升,抵制毒品、参与禁毒意识深入人心。今年以来累计上报禁毒活动信息报道230篇,其中被国家级、省级媒体刊发72篇,市级媒体刊发48篇,县级媒体刊发120篇;被市创建工作简报采用刊载21篇。禁毒示范创建和宣传教育活动被今日头条、腾讯、新浪等全国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切实提高了群众对禁毒工作的认知度、关注度,提升了禁毒宣传的传播力、影响力和渗透力。

“打”就是将打击贩毒涉毒等违法行为作为降低毒品社会危害的主要抓手,通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严厉打击,始终保持禁毒工作高压态势。一是强化缉毒攻坚。坚持打击开路、打击强效、打击促治。公安机关结合重点整治,深入开展“禁毒2018两打两控”专项行动。截至11月10日,我县已强制隔离戒毒 84人,收治特殊涉毒人群16人。8月28日,我县破获省督2018-46目标案件1起,缴获毒品2540克,抓获嫌疑人7人;10月3日,对部督目标2018-113案收网,缴获毒品海洛因32公斤(创全市个案缴获此类型毒品历史新高),目前正在紧张申请批准报破。缉毒攻坚行动有力地震慑犯罪分子。二是加强禁种铲毒。深入开展“天目-18”禁毒行动,通过宣传摸底、民调走访、发动群众举报等工作方法,查获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刑事案件4起,行政案件105起,铲除毒品原植物罂粟5.8万余株,同比上升264%。三是整治外流贩毒。4月份,研究制定并印发了《东安县外流贩毒整治工作方案》,全力推进重点乡镇整治,加大外流毒贩排查、管控和打击,1-11月全县外流贩毒人员下降到21人,同比下降了21.4%。

二、“管”“ 帮”结合,禁毒工作实效全面增强

一是加强分类分级评估管控。制发了《东安县社会面吸毒人员摸排及分级分类管控工作实施方案》,开展社会面吸毒人员摸排和分类评估管控;组织全县禁毒专干开展专题培训3次,对全县16个乡镇、334个村、社区深入开展社会面吸毒人员摸排和分类评估管控。各乡镇成立了以禁毒专干、派出所民警、网格员和村组等干部为主的社会面吸毒人员管控工作小组,对辖区吸毒人员全面开展走访,了解吸毒人员的思想动态及工作、生活情况等,并按程序进行分类评估审批,确保管控工作落实落地。截至11月10日,全县管控社会面吸毒人员 2356人、管控率96%,同比上升35%,提请市里吊销吸毒人员驾照2人次,查处毒驾3人次。二是全面推进“8.31”工程。建立了乡镇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落实社区戒毒(康复)管理工作规定,强化综治、司法、民政、人社、卫计、妇联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六位一体”动态管控。1-11月全县执行社区戒毒(康复)人员 274人、执行率96%;在册吸毒人员戒毒三年未复吸人员已达1147人,二级管控地区为东安县的戒毒三年未复吸人员668人。同时,创新帮扶机制,丰富禁毒工作内涵,推动“禁毒+创业”“ 禁毒+就业”“ 禁毒+扶贫”等工作落实落地,组织综治、司法、民政、人社、卫计、妇联等部门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面对面帮扶,定期开展走访,及时了解吸毒人员的思想动态及工作、生活情况。今年已为28名戒毒(康复)人员重新找到工作,将23名戒毒(康复)人员纳入医保和低保范畴,其中花桥镇一名社区康复人员成功在外地创办了加工企业,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三是狠抓毛发毒品检测。县禁毒办牵头组织各责任单位按市禁毒办的通知要求制定方案,压实责任,细化措施,全力推进“十类”重点人员毛发毒品检测工作。10月中旬在茶亭社区建立了毛发毒品检测室,专门用于开展毛发毒品检测工作;10月17日县禁毒办制发《东安县关于对“十类”重点人员开展毛发毒品检测工作的实施方案;10月18日,邀请省专家再次对12名公安干警和禁毒专干进行了检测操作强化培训;10月22日,在全县禁毒工作约谈会议上,副县长宋志雄对“十类”重点人员开展毛发毒品检测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各责任单位务对照县禁毒委制发的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狠抓落实,确保限期检测到位。截至11月10日,我县已完成135名校车司机、52名公交车司机、120名社区戒毒(康复)人员、16名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和1名具有吸毒前科的人员检测任务,并建立了工作台帐,其中1人呈阳性,已移交公安机关进行重点关注管控。四是严格“三品”和场所监管。安监部门牵头相关成员单位结合安全生产管理,深入全县企业开展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严肃查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非法生产、运输、经营、使用易制毒化学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行为,始终确保全县制毒物品“零流失”;同时,公安会同文体广新等部门严格落实娱乐服务场所禁毒法人负责制,全面开展禁毒巡查,1-11月对全县各企业、医院、药店及娱乐服务场所进行了40多次大清查,检查易制毒化学品使用企业及个体药店30家,国家管制药品10余种,责令整改14处。

三、“点”“面”结合,禁毒工作体系全面构筑

“点”即以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为总抓手,制发《东安县创建禁毒示范乡镇、示范社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示范点、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企业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各乡镇积极开展禁毒示范社区(村)创建活动。同时明确了茶亭社区、紫水社区和芦洪市镇、紫溪市镇作为禁毒示范社区(乡镇)创建点,明确东安一中和澄江中学作为禁毒教育示范学校创建点。通过抓好示范创建点工作,强化了源头预防和社会管控,吸毒人员增量不断减少、存量不断化解。

“面”即以6.25日、8月29日和9月27日县委、县政府先后召开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动员会、推进会、协调会等为契机,全面完善禁毒工作体系。研究制定印发了《东安县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实施方案》《东安县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任务分解表》和《东安县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工作考核细则》等文件,推动典型示范创建,以示范点为基础,以点带面,推动全县16个乡镇、342个社区(村委)、68所学校等全面开展禁毒教育示范创建工作,确保在全社会形成毒品问题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工作格局,切实把禁毒人民战争推向新高潮。同时,确保最大限度遏制毒品来源、遏制吸毒人员滋生、遏制毒品社会危害;确保预防、打击、管控、帮教等禁毒工作措施全面落实到位;全面实现了“五个不发生”和“四升四降”创建工作总目标。

四、“上”“ 下”结合,禁毒工作动力全面激发

“上”即指在县委、县政府和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强化工作保障。县委书记冯德校,县委副书记、县长龙向洋多次对禁毒和示范创建工作作出指示、批示,强调要以“三大攻坚战役”一样的力度争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并多次深入一线督导、调研、谋划、解决示范创建工作的实际问题。县禁毒委牵头成立了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组、吸毒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组和毒品违法犯罪打击工作组等7个专业工作组,按照创建工作方案和具体要求逐项抓落实,全方位开展创建工作,构建“上层”领导合力,激发做好禁毒工作的内生动力。

“下” 即指以考核督导为手段,全县各成员单位、各乡镇、各社区、各村组围绕创建目标,强化组织领导,把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工作和其他重点工作共同部署、全力推进。始终坚持以示范创建为抓手,动员全县人民积极参与禁毒人民战争,健全完善创建工作机制,抽调精干力量,建立强有力的工作班子,根据本单位的职责任务,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细化创建目标和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以必胜的信念,全力以赴,真抓实干,确保年内成功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


责任编辑:齐梓怡

首页|电脑端|网站地图

法治廉政网视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