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民生在线

80后深山信使的乡邮情

2018/12/20 9:49:57 来源:法治中国廉政网视   作者:宋海民 薛虎虎


法治中国廉政网视讯(宋海民 薛虎虎):三门峡市陕州区硖石乡地处豫西山区,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该乡有一名被当地群众誉为“大山信使”的80后步班乡邮员。当村里的年轻人纷纷走出大山到城里打工赚钱,他却执著地坚守着他的岗位,15年如一日地将青春留在乡村邮路,用坚守和责任书写着邮政普遍服务的承诺,为了山里人也和城里人一样及时看到报纸和信件,他用执着的脚步和辛勤的汗水,架起了大山内外永不断线的“绿色桥梁”——他就是该乡投递员朱军伟。


毅然选择坚守

2004年刚参加邮政投递工作时,军伟每月工资只有350元,高中同学们都陆续到广州打工,好友铁柱多次来电话说给他找好了工作,每月2500元管吃住,只等他过去。家里人也劝他说,“男娃就该去外面闯闯,老窝在这山沟沟里拿这么点工资,将来连媳妇都娶不上”。其实对大山外面的世界,军伟也很向往、也曾动摇过,有次连去广州的车票都订好了。

2005年,全国邮政系统掀起学习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苗族乡邮员王顺友先进事迹的热潮,看了“深山信使”王顺友感动万国邮联》的报道后,军伟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2007年在看完讴歌王顺友的电影《香巴拉信使》后,王顺友“忠诚执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乐观向上”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军伟,他最终下定决心,像王顺友一样“继续走好邮路,走到走不动为止。”

2008年,他在邮路上收获了爱情。问起他的妻子郭丽娜为什么喜欢军伟,她扭捏地说,“俺娘说了,他人好,踏实。俺也喜欢他的执着和忠诚……”


十五年如一日

军伟负责的南山—韦园沟—刘家山—太子沟段道全长50多公里,有30多公里都是羊肠小道的山路,每次他都把摩托车放到老乡家里,背上30多斤重的邮包徒步上路。

凭着对邮政事业的热爱,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冰霜雪雨,他都徒步行走在大山深处投递邮件。“每次我独自走在山路上,时常会想起王顺友牵着马驮着邮包在绵延数百公里的雪域高原上默默行走的场景……

这一干就是15年,当初稚嫩的毛头小伙成长一名深受乡亲们喜爱的绿衣使者。15年间,他徒步行程超过20万公里,相当于环绕地球走了5圈,累计投递报刊邮件100余万件,却从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次,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他以坚强的意志、无私的奉献和宽广的胸怀谱写了一名优秀邮递员牢记宗旨、坚毅勇敢、爱岗敬业、乐观向上的壮丽诗篇。

一封信,一颗心

一次,为了投递住在北山村的一封高考录取通知书,他挨家挨户的打听了三个村子,途中又赶上下雨,在泥泞的山路里他一次次滑到又一次次爬起来,跌跌撞撞走了3个多小时,找到收信人时已是傍晚,孩子的家长看到眼前这个筋疲力尽的泥人时,感动的热泪盈眶,“真是太感谢你啦,留下来吃晚饭吧。”可军伟喝了一碗水后说,这是我们的工作,山里的孩子考上大学不容易,他谢绝了用户,消失在返回的邮路上……

还有一次,他收到一封只写着“硖石乡张三娃收”的信件,可硖石乡这么大,到哪里去找收件人呢?按照规定,他完全可以盖上“地址不详退回原处”的戳就可以了,但是他凭着邮政人强烈的责任心,用了5天的时间终于找到了收件人,收件人看着亲人的来信真是百感交集,紧紧握着军伟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激动地说,你们邮局的同志真是负责任啊,太感谢啦!”。而朱军伟却平静的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大山里的“贴心人”

15年来,他在邮路上经常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为孤寡老人挑水、为大爷大妈背东西,沿途村民没有不认识他的,跟乡亲们处得也跟一家人似的。韦园沟、刘家山等几个村离镇上有近60公里的山路,村里的青壮年大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只剩一些留守老人和儿童,军伟每次投递都会抽出点时间陪老年人聊聊天,给他们讲讲镇上的发生的新鲜事,问问有啥需要捎带的东西。他随身带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村民的电话和每天要他捎办的事情。小到牙刷、牙膏等日常生活用品,大到复合肥、农药等农资产品,只要群众有需要,只要打个电话或跟他说一声,军伟总是有求必应。村里的孩子大多在镇上的学校寄读,村民经常会让军伟给孩子带件衣服、捎床被子,有时他回程捎带的东西比来时带的邮包还重,虽然是义务劳动,但军伟总是欣然答应。

作为一名普通乡邮员,朱军伟正用自己的默默无闻和真诚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书写着朴实的人生。而他只是河南省3000多名乡邮投递员的缩影,但从他身上体现出来的艰苦奋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正是中国邮政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

“15年乡邮路,仅仅是起点,我会一直坚持走下去……”

责任编辑:齐梓怡

首页|电脑端|网站地图

法治廉政网视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