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科教文卫

答好人民群众关切的四道“必答题”

2018/12/20 15:27:13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记者 刘博智 王家源

每到岁末,中央都会召开一次高级别经济工作会议。这个会议将研判当前经济形势、定调第二年经济政策,2017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破天荒、头一回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对教育提出四道“必答题”: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解决好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问题。

一年来,向“减负”攻坚,给择校“降温”,为班额“消肿”,幼有所育迈向公益普惠,这些群众关切的问题得到了切实有效解决。

打好减负组合拳,课外“降温”校内“升温”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既是个新问题,也是个老问题,由于问题复杂、涉及面广,虽然“人人喊打”,但问题始终悬而未决。

今年2月以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等,拉开了“减负”攻坚的序幕。

按“标本兼治、内外联动、堵疏结合、积极稳妥”的总体思路,教育部门加强与市场监管、民政、人社、应急管理等部门的协调,通过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清理规范竞赛活动、落实课后服务、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等系列举措,持续推进改革。

4月底前,全国各省份均出台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方案,明确了专项治理的时间表、路线图,全面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边摸排边整改。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安全隐患、无证无照、“超纲教学”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始“降温”。

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系统性文件,为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指明了方向。

截至12月12日,全国共摸排40万所校外培训机构,发现存在问题机构27.3万所,已整改24.8万所,整改完成率达90%。广东、西藏、广西等14地整改完成率达到95%,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同时,全国统一的集规范、监管、举报、服务于一体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已上线,将陆续公布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等信息。校外培训机构正在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为减轻中小学生参加竞赛活动产生的负担,2月,教育部发出公告,对规范竞赛管理提出了明确管理权限、重新登记核准、严格组织实施等六方面举措,查处一批违规竞赛活动。为进一步建立长效机制,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对竞赛的申报、认定、举办和日常监管作出详细规定。当前,教育部正在进行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的清理认定工作。

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解决“三点半难题”,让学生在学校“吃饱吃好”,是减负的根本。推动各地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完善教师激励政策,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一年来,在这场与校外培训机构的角力中,学校教育逐渐占了上风。

据统计,北京、浙江等13个省份已出台课后服务实施办法;南京、杭州等18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印发了具体实施意见;北京、天津、济南等城市已基本实现城区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24个大城市近七成小学开展了课后服务。

为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以及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有关意见,积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努力在发展素质教育上取得新突破,切实提高中小学校育人水平。

坚决遏制“择校热”,多措并举让每个孩子“上好学”

“原想今年招400名学生就是突破,没想到网上报名爆满,超过800人,我办学的信心更足了。”今年招生季,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第五中学校长李培忠欣喜地说,尽管学校设计了12个班660个学位,但往年招生情况最好时也才招了230名学生,今年初一生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飞跃。

改变源自今年延安中小学招生入学制度改革。根据《延安市2018年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意见》,义务教育招生工作严格实行“属地管理、以县为主、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并以此作为解决大班额、择校热等教育突出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保障学位供给,规范招生入学秩序,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这是过去一年来各地把群众身边的学校办好、办得有特色的一个小小切面。事实上,经过综合治理、综合施策,全国24个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比例达到98%。

为给择校热降温,教育部痛下决心,采取多项措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配套政策。在前几年推进重点大城市免试就近入学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所有地市、县(区)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覆盖。对热点公办学校实行多校划片、随机派位入学。

北京作为曾经择校问题严重的热点城市,其免试就近入学具有政策的标杆意义。“今年北京100%的公办小学和初中划片就近入学,小学和初中就近入学比例分别保持在99%和96%以上。”北京市教委副巡视员冯洪荣介绍说。

实际上,北京市每一个百分点的进步都来之不易。2014年取消共建入学,2017年取消推优入学,2018年各区招收特长生比例严格控制在本区初中招生计划的4%以内,2019年将取消特长生招生。城六区逐步降低公办学校寄宿招生数量和比例,到2020年寄宿招生将实行登记派位入学。

择校热的根源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与人民群众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曾经每年招生,名校“撑不下”、普通学校“吃不饱”的现象在南京城区也时有发生。

与其他地方“输血”式补强薄弱学校的老路子不同,南京探索建立了区域“以学定教、有效教学”的新模式。从关注“优分人数”向关注合格率、低分率、均分转变,重点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师教学有效性,变“输血”为“造血”。

如今,各地广泛采取集团化办学、强校带弱校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普遍将50%以上的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至区域内初中,扩大薄弱初中和农村初中学生升学机会。实行均衡编班,合理配置班级生源、师资,避免择班、择师问题。

第三方评估机构对10个大城市2万名学生和7万名新生家长的调查显示,97.5%的新入学学生对就读学校表示满意,83%的家长认为近两年当地招生入学工作有明显改进,突出感受是入学机会更加公平,跨区域择校、“共建生”择校、择校乱收费、无学籍招生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众对招生入学工作满意度进一步提升、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破题“城挤乡弱”,大班额迎10年来最大降幅

河南义务教育学校数、在校生数均占全国总数的近十分之一,由于城镇化快速发展,大班额问题在2013年达到最高峰。


责任编辑:齐梓怡

首页|电脑端|网站地图

法治廉政网视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