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民生在线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关键之年迎“大考”

2019/3/8 10:41:22 来源:人民网-中国人大新闻网   作者:贾玥

编者按:

东风送暖,春回大地。3月,一年一度全国两会召开,共商发展大计,举国高度瞩目。

解决“新官不理旧账”、消除奇葩证明、缓解“大城市病”、严惩暴力伤医、治理校外托管乱象、提速降费……每年两会,总有一些话题“脱颖而出”,引来广泛热议。

今年两会哪些话题最热、网民最关心?人民网将充分运用大数据作为参考依据,捕捉两会热点,解读背后世情。

“两会热1℃”系列报道,带你到两会热点里面瞧门道。

3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的审议。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目标,今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并要求越是到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越要抓实抓细各项工作,确保脱贫有实效、可持续、经得起历史检验。

腾讯指数显示,“脱贫攻坚”3月7日在微信公众平台热度指数一跃升至第一。作为今年人民网两会调查十大热词之一,“脱贫攻坚”在两会召开后热度不减,折射的正是不变的民本期待。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脱贫攻坚如何尽锐出战、迎难而上、咬定目标不放松,备受瞩目。

加大力度攻坚深度贫困

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

2018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至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已累计减少8239万人。脱贫攻坚成绩单虽然亮眼,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困难较多”,仍是摆在面前的难题。

“到去年底,贫困人口3万人以上的县有111个,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的县有98个。”3月7日上午,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记者会上表示,这“两个一百”是攻坚克难、攻城拔寨的“寨子”,坚中之坚。

2017年1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明确新增脱贫攻坚资金、新增脱贫攻坚项目、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

这一政策正逐渐落地见效。3月6日下午,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齐扎拉代表在代表团开放日上介绍,自治区80%以上的统筹整合资金投向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人口。去年西藏减少贫困人口18.1万,25个贫困县达到摘帽标准,剩下的19个县也在加紧脱贫步伐。

与问题所指相对应,对于今年如何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落实对特殊贫困人口的保障措施。

“方向很清晰,指明了下一步脱贫的着力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委员说。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陈晓华委员认为,特殊贫困群体致贫原因复杂,应集中优势兵力,用非常之力,既要“一个都不能少”,又要减少和防止返贫,一鼓作气完成目标。

“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正如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四川凉山考察时所强调的,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

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支撑

3月3日下午,站在今年两会首个“委员通道”上,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党支部书记余留芬透露,岩博村通过“人民小酒”“盘县火腿”两个产业已经脱贫了。

不少人还记得,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习近平与余留芬展开的一段有关“小酒”“火腿”的对话,让这两样产业迅速打开了知名度。

岩博村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正说明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支撑。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这在两会期间引起代表委员们的广泛讨论。

“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至关重要。”河北柏乡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尚金锁代表认为,未来要从推进产业链升级、加强政府服务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快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审计署副审计长秦博勇表示,在基层既要解决输血问题,也要解决造血问题,特别是要在产业扶贫当中建立利益连接机制,真正把贫困户的利益连接起来,既要扶贫,又要扶志,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如果缺少技术支撑,产业夭折了,经济靠山没了,刚脱贫的老百姓有可能再度返贫。”广西百色田东芒果试验站站长陆弟敏代表建议,加大对农村“土专家”的培养力度。

一些贫困户想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却苦于资金不足,贷款困难。对此,刘永富在7日的记者会上透露好消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搞产业缺启动资金的给予扶贫小额信贷支持,5万元以下、三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金融机构按基准利率放贷,县建风险基金,扶贫资金全额贴息。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只有帮群众种上“摇钱树”,养上“下蛋鸡”,才能真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稳步实现。

着力解决因病致贫、返贫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重点解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

2018年,全国有190.5万户因病致贫、返贫的贫困户脱贫。目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1660万,其中因病致贫、返贫占四成以上,而且越往后剩下的贫困人口中老弱病残占比越高。“基本医疗有保障”,无疑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中之重。

“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培安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做好健康扶贫工作,要解决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上病和少生病三大问题。

据王培安介绍,主要举措包括:建立针对贫困人口的健康扶贫补充保险;做好21种大病专项救治,逐步扩大集中救治病种范围;强化贫困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综合培养;加大重点传染病、地方病综合防控力度。

两会期间,台盟中央常委、湖北省委会主委江利平委员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健康扶贫的相关政策,对“保基本、兜底线”作出具体规定,按病种分类制定健康扶贫政策,合理界定健康扶贫相关方的责任义务,使健康扶贫政策更加精准公平有效。

医保问题事关民生兜底。今年人民网两会调查显示,有25%的网民认为因病致贫人员最欠缺保障,比例最高。而社保领域改革中“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同样最受网民关注,占比30%。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时提出,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困难群众医疗负担。

责任编辑:齐梓怡

首页|电脑端|网站地图

法治廉政网视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