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基层风采

技术控 愿社会能对法医温柔以待

2019/3/20 10:03:07 来源:法治中国廉政网视   作者:李佳芳 福警


身穿白大褂的帅气警察


法治中国廉政网视讯(李佳芳 通讯员 福警):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厚厚的眼镜,一双深邃灵动的眼睛藏了进去,一袭白衣之下,裹着蓝手套的双手左右检视尸体,这便是学医五年,还没来得及穿上白大褂,就又扎头学了两年法医的冬冰。

作为负责技术侦查的刑警,法医主要负责勘查各种命案现场;对民事及刑事案件中涉及法律事件的人身进行损伤、劳动能力、性别、性机能、精神状态等鉴定;检验和鉴定同犯罪有关的法医DNA物证;通过毒物分析(药物分析)、毒理学(药理学)等分析化学的手段,检测投毒案件中毒物的种类及化学结构;对医疗纠纷案件进行鉴定、分清责任性质;评估鉴定医疗费用合理性;生物识别等。法医冬冰主要负责命案的现场勘查、人身伤情鉴定、物证提取及处理工作。


死亡分为正常死亡与非正常死亡。正常死亡的尸体鉴定处理等已移交至医院等卫生系统,而法医负责的非正常死亡尸体鉴定主要分为意外、自杀、他杀三大类。

现场勘查作为侦查破案的重要环节,贯穿于整个侦查活动的始终,法医在其中的作用不可被忽略。不同性质的死亡,现场会有很大的差别,出勘现场时,确定死因、判断死亡方式是法医的首要职责。

为了划定作案时间、提供侦查范围,推断死亡时间是法医的下一步工作。判断致伤物、作案工具,以及特殊工具的获得和使用、符合调查范围的人群等都是法医工作中可提供给后续侦查的重要信息。

与普通的刑事侦查思路不同的是,前者注重“发散思维”,想到什么就得侦查什么,任何可联想到的人与物都要去一一侦查,若无排除则都有嫌疑;

而法医则注重“现有线索的串联”,看到什么才去侦查什么。法医在死亡现场主要先感受作案现场的环境与氛围,这是后续串联线索、还原死亡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随行至勘查现场的,还有痕迹、照相、文检、DNA、理化等,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法医的现场勘查并不能太深入,但现场照相弥补了这一缺陷。

出勘现场中,法医会根据侦查需要,让拍摄人员多方面地拍照留证,在重点部位从不同大小、角度拍照留证,这些是后续回到办公室的重点侦查证据。


电脑打开以后,面对大量的现场照片,冬冰需要来来回回不停地放大缩小,通过同一部位的不同角度研究细节,以此获取在现场无法得出的线索。

随后法医们会专门召开技术方面的案件研究分析会,将各自所得的线索合并汇总、一一串联以后,可以还原至少80%的死亡过程,犯罪嫌疑人的基本形象也能被刻画出来。

“干了这么多年,尸体看得越多,心里却更没底儿了。”说到这,冬冰眉头紧锁。

这倒不是因为自信不足,而是因为十三年来,法医冬冰的经验越丰富,对这份工作就愈加敬畏,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线索从而导致误判,于是每一次的研判都比上一次要更加地认真和细致。

秉着这样的专业心,冬冰破了一宗差点被错认为疾病死亡的他杀案件。

2012年9月15日,早上五点多,天刚蒙蒙亮,一公园内发现了一具女尸。

通常,作案者会选择在人少、隐蔽的时间地点作案,而早上五点多的公园正是清洁工们开始工作、老人们出来晨练的时间,而且尸体体表并无外伤,更没有与人打斗的痕迹,皮下也无出血,在场的人便都以为是因疾病猝死。

而冬冰蹲下检查尸体后,发现死者的窒息征象比普通猝死更为明显一点,如果是窒息死亡,那么这是一起非正常死亡案件。他马上告诉侦办人员,这也许是一起隐形杀人案件。


确定为非正常死亡后,冬冰马上开始侦查是为何窒息死亡。

食物堵塞了呼吸道?不对,死者的手上、呼吸道里、周围环境没有任何食物,这不是一起意外。

被掐脖子了?被捂嘴了?那这可是一起他杀案!

勘查发现,死者嘴部有不太明显的印痕,而颈部的印痕更明显一点,冬冰将尸体冷冻以后,死者被掐颈的受力处印痕更加明显,他认为这是一起他杀案件。

将尸体解剖后,冬冰发现死者舌骨骨折,他的判断被印证了!

随后,根据死者身上不是很讲究的衣着、装饰,冬冰认为死者生前生活档次较低,应该是生活在城中村的居民,而案发公园的边上正好有城中村,这便为侦查人员划定了侦查范围,冬冰办案民警重点排查城中村,再根据受害者的社会关系铺开侦查网。最终,警方在24小时内成功抓捕了因情杀人的作案者。

随着科技的发展,警方的侦查手段也更发达,视频警察、网警等大大缩减了案件侦办的时间成本和人力物力,但还有一些地方因客观条件的束缚,仍需要靠法医的“纯技术”侦查。

曾经,某公园内发生了一起命案,死者是一名50多岁的女子,现场没有目击者,外围的监控所涉及的人又太多,侦查难度极大。这时,法医的技术侦查是支撑整个案件侦查的突破口。


到达现场以后,法医冬冰在死者脖颈处发现了明显的掐痕,另外,死者身上还有被性侵的痕迹,冬冰确定这是一起他杀导致的窒息死亡案件,立马提取精斑送检,连夜得出了结果,比对DNA库,锁定了嫌疑人。

还原现场的作案过程时,他断定嫌疑人抢劫未遂,便将受害人拖入树林实施性侵,之后才将受害人掐死。在这期间,冬冰根据现场情况刻画了犯罪嫌疑人的形象,他认为作案人是一个未婚的青壮年,其生活条件艰苦,连手机也没有,甚至还有前科。

侦办民警根据冬冰提供的线索,很快便将嫌疑人捉拿归案,在审讯过程中,嫌疑人交代的一切都与冬冰的判断一一吻合,就连在什么地方、用什么姿势和具体的侵害动作都与冬冰的判断一模一样。经过调查,嫌疑人确有前科,之前侵犯过小女孩的嫌疑人刚刚刑满释放,便又重新被送进了监狱。


给法医工作带来震撼的不一定是现场,死亡的惨状也许远远不及案件背后的人心可怖,这些案件让他们看见的社会百态和人情冷暖,更加坚定了他们“明辨是非曲折、唯证据说话”的初心。

从死者身上得到的知识可以造福活人,司法正义正是为了保护活着的人,回顾学了法医之后的这十多年,冬冰和他的同学们都已经投入到各个城市的法医岗位中,正值壮年的他们已经是这个行业的中流砥柱,2016年火爆全国的法医秦明正是冬冰的同班同学。

说起秦明,冬冰坦言感谢他的宣传,让法医这个专业被更多人的知道和理解,甚至报考法医的人也更多了。

采访之前,笔者曾搜索了许多法医资料及冬冰的报导,他曾说起身边人对他职业的不理解:一次与朋友见面,伸手与对方握手时却被婉言拒绝。

从那时起,冬冰开始注意到自己工作的特殊性,从来不主动与人握手。哪怕家人理解支持,他仍坚持每次出完现场回家时,及时换掉衣服,生怕家人闻到难闻的气味。

交谈时,他也笑言“别人压根儿不和我们玩麻将,说我们手气太硬了!”个中失落却难以掩饰,这是心胸豁达的冬冰另一种难言的酸楚。

也许是相谈甚欢,让冬冰暂时忘了这些,告别的时候,他习惯性想握手,却在刚伸出手时又赶紧缩了回去,幸好相随的记者及时瞧见,我们赶紧伸出手相握,37岁的冬冰眉眼都凑到了一块儿,笑得十分开怀。

罗素曾经说过:“没有科学,爱是无力的;没有爱,科学是破坏性的。科学使得人从善和作恶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而在这时,法医平等而慈悲地爱着世人,他们伸张正义以扬善惩恶。法医干的虽不是救死扶伤的活儿,但“为生者权、替死者言”,他们救扶的却是世界的正直与道义,这是爱与科学都不可缺失的。

甚至从传统封建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份丝毫无需避讳的工作。倘若亡者们真是“在天有灵”,我想,冬冰十三年来接触的死者,也会感恩法医冬冰为他们洗刷冤屈、伸张正义,也定会庇荫他今后的“明辨是非”之路吧。

逝者如此,笔者更愿世间的生者们能对法医温柔以待,要做的不难,就在下次见面的时候,换我们主动伸出手吧!

责任编辑:齐梓怡

首页|电脑端|网站地图

法治廉政网视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