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法治聚焦

【案件快报】多年欠款无处寻 微信速调一朝还

2019/4/17 9:14:56 来源:法治中国廉政网视   作者:徐庆涛 纪传芬

法治中国廉政网视讯(徐庆涛 纪传芬):4月15日,石泉法院饶峰法庭通过微信进行法律文书送达和案件调解,将一起欠款长达20年之久的民间纠纷顺利解决并且督促当事人立即履行,真正的实现了“案结事了”。

张某与唐某(均为化名)是居住在同一村组的邻居,唐某在1999年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向张某借款3000余元,后来唐某外出打工,与张某联系中断,张某久寻未果后,只能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向法院起诉唐某要求还款。

案件立案后,承办法官打听到被告唐某还有个哥哥,不顾山区突降暴雨并有大雾,在崎岖山路上冒着雨雾驱车数十公里,赶往被告哥哥家中。承办法官通过被告的哥哥联系上被告唐某,考虑到被告唐某远在外地,为提高诉讼效率,通过电话与唐某沟通后,将起诉状副本、开庭传票、应诉通知书等应诉材料通过微信送达给唐某并提醒他按时出庭应诉。后来被告唐某联系承办法官,主动说起偿还借款一事,承办法官立即抓住本案难得的化解良机,当即对当事人开始做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本着司法便民的原则,充分利用微信进行远程调解,让身在异地的当事人不用往返奔波,本案最终通过微信调解结案。并且在微信上迅速兑现调解协议上的给付内容。拿到欠款的当事人都不太敢相信,“自己都快要放弃的几千块钱,法院居然在这么快的时间帮自己要回了借款”,握着法官的手久久不愿松开的当事人如是说。


自2017年7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民事送达工作的若干意见》,将微信纳入法院送达民事法律文书的方式以来,微信已经成为法官审理案件的重要送达工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送达难的问题。近年来,石泉法院主动适应新形势下信息化的发展,积极将审判与互联网相结合,先后开设网上立案、庭审微博与视频直播、微信送达等,将新媒体运用到审判中,使审判质效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齐梓怡

首页|电脑端|网站地图

法治廉政网视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