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文化艺术

海外少林寺:中国武术文化引领世界走向高度文明

2019/5/7 11:17:56 来源:法治中国廉政网视   作者:郭振卫

核心提示:1998年2月8日,中国嵩山少林寺第34代弟子释延孜带着方丈释永信的嘱托来到遥远的欧洲英国伦敦建设少林寺文化中心,历经种种磨难是他让中国的武术在这个老牌工业国家扎下了根,少林实战功夫从此名扬海外,释延孜主张弘扬中国功夫的实战精神,沿着新的一代一路,高举和平发展伟大旗帜,让中国的武术文化走在时代的前列,在创新发展中引领更多的世界人民走向高度文明。


位于英国伦敦的少林寺文化中心大门

法治中国廉政网视讯:在英国首都伦敦有一个名叫英国少林寺的海外机构,是由释延孜创办的文化中心,机构英文名称是: Shaolin Temple UK,地址:207A Junction Road London N19 5QA 。这是中国少林武术文化在海外交流的一个平台,也是代表中国武术的一面旗帜在异国他乡的国土上迎风飘扬。

海外少林寺 中国武术文化海外传播

中岳嵩山少室山的北麓有一座千年古刹名曰少林寺,该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即公元495年,距今已有1524年的历史。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中国功夫的发源地,也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在中国佛教史上 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少林功夫是中国武术中体系最庞大的门派,该寺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少林功夫的主要宗旨是禅武合一,又有“武术禅”之称。“少林”一词成为中国传统武术的象征;少林寺历代武僧研究创新的少林功夫不断发展而名扬四海,更有少林功夫甲天下美誉之说。

2010年8月1日,少林寺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审议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也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还是国家AAAAA级风景旅游区。目前,前来旅游观光的国内外友人络绎不绝,天地之中的登封嵩山脚下,千年的少林古寺仍旧焕发着勃勃生机。

1998年2月8日,中国嵩山少林寺第34代弟子释延孜被永信师傅派往英国伦敦创办少林寺文化中心。


释延孜老师

提到释延孜,或许有很多人会问,他是谁?他是嵩山少林寺武僧团的一位俗家弟子,也是中国少林实战功夫第一人,还是少林寺四大护法之一。

释延孜是许贵皈依佛门后的法名,从此以后很多人都叫他释延孜师傅。释延孜带着永信师傅的嘱托,怀着人生的梦想来到了遥远的欧洲,在异国他乡建立起海外少林寺文化中心是何等的艰难,有些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在老牌帝国英国伦敦,语言是最大的障碍,学习英语口语是一项迫切的任务,英语只有初中水平的他很难听懂伦敦民众的一些日常语言,释延孜只好向身边的朋友请教,努力学习英语的发音和日常用语,力求掌握一些日常的简单对话。

除了英语口语外,还有日常的生活习惯、时差、出行、文化拓展等等都是些陌生的事物,唯有一身的中国少林功夫是最为熟悉的。

如何进行武术文化交流,还需要对英国伦敦武术行业进行实地的调查和充分的了解。释延孜师傅初到英国后,在伦敦市区进行了走访,在英国人面前只要提到中国功夫,有些人就会摆出诸如猴的、鹤的、虎拳的动作,拿动物的动作来取笑,这些英国人只是从电影或电视剧中看到的中国功夫,这是很片面的。

据释延孜了解,在英国无论是什么样的搏击比赛或交流赛都是要实战的,真正意义上的实战搏击。英国人认为中国功夫根本就经不起打,释延孜老师就只好和他们进行实战,让他们领教到中国的真功夫,到底是不是花拳绣腿。


释延孜老师在英国少林寺传授中国少林功夫

经过三年多的时间,释延孜在英国伦敦成立的少林寺文化中心才算站稳了脚,这是因为他带领弟子几乎打遍了伦敦街头的大大小小各路拳馆。三年之后,让少林功夫在这里落了地,欧洲各地的年轻人纷纷拜在释延孜的门下,他们大多是慕名而来学习中国少林功夫的。

释延孜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虽然历经种种磨难,突破语言障碍,生活习惯,经费困局,终于打破了中国功夫在外国人的眼里就是花拳绣腿的笑谈,冲破中国功夫不能打的禁锢,从广场武馆、教堂武馆、到体育馆场地,再到自己独立拥有的英国少林寺文化中心,属于自己的一块天地。

少林释延孜 武术届的实战代表人物

中国少林寺不但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之称,而且还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少林寺不同的时代成就了不同的武林宗师,说到少林实战功夫的代表人物,释延孜便是其中之一,也是大众客观称之他为当代武术最具有实战功夫的代表人物。


释延孜老师苦练少林实战功夫

释延孜这位少林功夫的实战派人物的美誉并非是空穴来风,如果说他是一位武术届的奇人,倒不如说释延孜老师是一位武术天才,在采访中得知,无论怎么称呼都与他后天的努力、刻苦的训练息息相关。

延孜老师在学习少林功夫时条件极其艰苦,他不畏困难、积极向上、努力进取、吃苦耐劳、刻苦钻研、持之以恒,聪慧领悟到武术的核心,学而用之,用而取之。

《论语》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种学习方法在释延孜的身上得到了很好应用,孔老夫子在告诫人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释延孜老师在学武、练武、功夫实战过程中就悟出了很多武术的真谛,武术的精神是什么,武术今后该如何弘扬传承,他心里都很清楚。

“学而所用,用而所悟”:是释延孜老师在学习少林功夫中掌握与运用的一种习武方法。释延孜老师拥有一身好功夫,能将武术这项技能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战中,表现的是如此淋漓尽致,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释延孜成名的故事一切还得从头说起,他来少林寺学武之前的真实名字叫许贵,来自中国新疆的北疆地区,他的祖籍是安徽灵璧,从小在新疆长大。读完初中就在家里帮助父母做些家务。他在青少年时期曾想参军入伍,由于年龄不够未能如愿。

1984年间,《少林寺》这部电影在他的家乡放映后,对许贵有了很大的影响,他想到少林寺学习武术,学习武术成了许贵的梦想。

1982年1月21日《少林寺》这部电影在香港首映,随后在国内各地陆续上映。这部电影上映后,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学武热潮,嵩山少林寺一时也热了起来,一则是旅游热,一则是武术热潮。正是这一年,他和武术结上了缘。

这一年,一位名叫龚再新的新疆籍武术师傅来到许贵的家乡招收武术学员,要到嵩山少林寺周边武校传授武术,许贵听说后便前往报名,龚再新师傅通过对他体能测试后同意发展为学员。

学习武术需要一笔资金,而且还要离开家乡到几千公里以外的河南嵩山少林寺,对于许贵学习武术这件事父母很难满足他的愿望,也不想让他远离家乡。许贵却暗自下了决心,一定要和龚再新师傅前往嵩山少林寺拜师学艺,走武术这条路。

许贵在兄弟姊妹和朋友帮助下凑够了学费和微薄的经费踏上了前往乌鲁木齐的公共汽车,出发前父母找到了汽车站看到已经坐上汽车的许贵,执意要学武术他和同学一起出发了,父母只能目送着公共汽车远去,直到汽车消失在视线的尽头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许贵跟着龚再新老师第一次踏上了乌鲁木齐开往郑州的列车,走过茫茫的戈壁滩和一望无际的沙漠,越过千山万水来到了神秘的嵩山脚下,开始了他人生的武术梦想。

艰苦的学武条件毋庸置疑,练功没有沙袋,他咬咬牙花了5元钱买了一块帆布找到修鞋师傅缝制了一个沙袋,装上沙子便开始练习打沙袋,功夫得到了快速增长,随后许贵被破格进入散打班,三个月后他在登封市参加了一场散打比赛并获得了冠军。从此以后,许贵这个名字在很多人中间传开了。

武林中的高手 绝不只是个美丽的传说

许贵跟着武术启蒙老师龚再新学习了一年多的功夫后,老师从武校辞职了,许贵也随着师傅离开了武校。在此之前,他在业余的时间里与同学经常去少林寺游玩,后来结识了寺里的两位师傅,通过引荐结识了释永信法师,后来就入了少林佛门,师傅赐予他法名为“释延孜”,成为了一位居士,从此释延孜这个佛门法名知道的人越来越多了。

1986年释延孜进入少林寺后成为了一名俗家武术弟子,在永信师傅的指导下他刻苦学习少林功夫,虚心向师傅求教,与师兄师弟相互切磋,共同学习。

少林寺武术队自1979年成立以来,培养了大量的武术人才;1989年嵩山少林武术队正式更名为少林寺武僧团,管理体制参照历史上的僧兵,其职能已演变为少林武术表演,弘扬祖国传统武术文化,宣传少林禅武精神,这一年释延孜进入了少林武僧团。随着武术功底的加深,武术技艺越来越精湛,对武术文化的理解越来越深刻,武术的精神在他的身上得到最佳体现,在少林武僧团他成为了少林四大护法之首。


释延孜老师带领英国学生练功

自从1998年来到英国伦敦后,英国的一些拥有功夫的年轻人都很看不起中国功夫,释延孜经常和弟子出现在英国伦敦的一些交流赛上,无论是泰拳、空手道,还是跆拳道都要上场比赛,凭借一身的真功夫打遍了伦敦街头的大大小小的拳馆,打破了中国功夫不经打的谎言,历经三年多的时间,释延孜开办的英国少林寺在伦敦才算站稳了脚。


释延孜老师与洋学生对练实战自由搏击功夫

2014年1月3日,英雄传说世界自由搏击赛在中国山东济南奥体中心举办,少林俗家弟子释延孜要挑战80公斤级的泰国拳王西蒙·马库斯(Simon  Marcus),这是一位非常有实力的泰国拳王。

根据职业赛的规则及多种原因,主办方没有安排,随后有释延孜对抗泰国选手蓬查拉齐。赛场擂台上,释延孜老师发挥出色,两个回合多次将38岁的泰国选手击到,释延孜取得了自己在国际赛事上的首场胜利,这一年延孜老师47岁。

2014年,释延孜打完英雄传说这场世界自由王者争霸赛后他回到了国内,他想在自己的祖国培养自己的学生,将自己的少林功夫实战技艺、自由搏击实战知识和技能传承下去,弘扬中华武术的文化和精神。

这一年他回到了河南嵩山,他在少林寺附近创办了一家名为:“少林实战功夫学校。在此之前,也有很多人找他谈过改行的事,释延孜仍执着的热爱着自己事业,选择坚持练武、传授中华少林武术文化。

2018年10月19日,再次有释延孜老师参加赛事的消息传来,他要参加“武极天下·登封造极”七国拳王争霸赛。这场争霸赛在河南登封第12届国际少林武术节震撼开场,当天晚上的第八场比赛,51岁的释延孜,他要与30岁的坦桑尼亚拳王盖博瑞对决擂台,两人年龄相差21岁。据有关资料显示盖博瑞也是具有很强实力的黑人拳王,按照正常来说,两人不符合运动比赛规则,他擂台上43秒钟KO对手,在这个短短的过程中,释延孜以一个侧踢腿踢在盖博瑞的肋骨侧面,几秒后盖博瑞受伤跪地,放弃了比赛。

其实,用释延孜老师的话来说,上擂台是为中国武术职业化做一次贡献,少林功夫在实战中的表现,能够体现中华武术还是以实战功夫为基础的。

赤子的情怀 海外归来传承实战功夫


英国报纸报道,少林高手寻找俄罗斯秀赞助商

1998年的春天,释延孜被派往英国伦敦创建英国少林寺文化中心,经历种种磨难,历经人生事业的风风雨雨,在英国也站稳了脚步,他带出来的洋弟子已有上千人,对其崇拜的武术爱好者粉丝量已超过百万之多,事业上是蒸蒸日上,前途一片光明。这个时候他有了回国的念头,想回到自己的祖国,把自己拥有的武术功夫、武术理论和对武术的理解将会毫无保留的传给中国的学生,进一步弘扬传承中国少林实战功夫。

当这个想法告诉爱人的时候,爱人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在英国的生活都已经很适应了,和很多国外友人也都建立起了关系,事业上也是一帆风顺,孩子也在英国读书,回到家乡还需要重新打拼,建立新的人脉关系,还不知道未来是个什么样子,一切都是未知数,这是释延孜家人的思想顾虑,这些顾虑也是很有道理的。

2014年,释延孜回到中国,在河南登封雷家沟创办了一所“少林实战功夫学校”。在和延孜老师聊天的过程中,了解到他现在的英语还是很流利的,他和洋弟子能用流利的英语对话,并且用英语指导学生学习功夫,这是他在英国多年文化交流与学习的积淀,能够很好的掌握和使用一门外语。

在少林寺实战功夫学校散步时,与一位6岁多的小学员擦肩而过,这位小学员亲切的问了一句“叔叔好!”,此时让人感到格外的亲切和温暖,同时也让你体会到少林实战功夫学校的素质教育和实战功夫教育是同步的。

少林实战功夫学校在招收学员方面是非常严格的,不适合学习实战搏击功夫的学员也会被婉言谢绝的,学习功夫要根据孩子的爱好和身体素质来通过测试,这里是育人的地方,要为学员的人生前途负责,不是刻意追求商业利益的学校。

在少林功夫实战学校,记者与一位来自广东海丰地区名叫柯景竣的学员交谈。据了解,柯景竣从小在城市长大,自己的祖父和父亲都有习武的习惯。他高中毕业后,由于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没能如愿考上大学,自己又有点贪玩,对于武术也有一定的喜爱,在上学期间并没有练过功夫。

柯景竣在学武之前,他在电影里看到过套路、散打、翻跟头之类的镜头,自己的家乡练南拳的人也不少,毕业后柯景竣有两个打算,一是学武、二是参军,随后他和家人来到河南嵩山少林寺附近的武术学校实地了解情况,有教散打的、有的教武术表演、也有传授武术套路的,后来经人介绍就到了少林功夫实战学校,通过对学校以及对延孜师傅的了解后,他决定留下来学习少林实战功夫。

据柯景竣自述,当初来到河南登封这里,生活很不习惯、气候差异也不太适应,过了一段时间后,慢慢的都好了起来;他现在已经学习功夫近三年了,实战让自己更加有了自信。

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对武术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武术不仅仅是强身健体,学习武术这项技能是为了制止暴力,不是制造暴力。延孜老师在传授少林功夫时,都是手把手的教,哪怕是一招一式。在学习功夫的同时还学习了传统的文化,给平时枯燥的习武增添了许多快乐。

柯景竣说出了自己的人生梦想,他想成为世界级的自由搏击赛冠军,通过挑战更大的擂台,把少林武术文化推荐给世人,让这项武术文化发扬光大。据了解,今年4月20日柯景竣参加郑州市“华夏颂”散打擂台邀请赛获得了比赛冠军。

搏击对抗运动冠军并非锁定特定人群,英国牛津大学艺术学院的中国留学生许天浩,14岁在英国伦敦少林寺文化中心学习自由搏击,跟随20人的团队,100天的强化训练班,练习铁腿功,每天5点开始起床练习,也是上初中的第二年开始学习少林实战功夫的。

许天浩除了正常的学习外,业余时间坚持练习,一直坚持到高中、大学都在练习,从不间断。14岁之前他并不喜欢武术,可是一旦爱上这项武术运动就停不下了。他在英国经常参加一些交流赛或跆拳道之类的赛事,上台从不考虑输赢,初次上台还是有些紧张的,主要是不了解对手,在英国牛津大学他两次作为代表牛津选手对抗剑桥大学参加大学生每年一届的拳击比赛,分别取得第108届、109届两届的冠军和优秀运动员奖。

取得了这样的好成绩,平时训练的少林实战功夫是与西方文化的融合,也是中西武术文化的有机结合。研究生阶段他将在牛津大学学习电影理论和哲学,自己还会继续学习少林实战功夫,因为武术有它的文化精神所在,许天浩说。

武术的精神 引领世界人民走向文明

武术是什么?很早以前古人就对武术给出定义和解释:武术是古代军事战争一种传承的技术。习武可以强身健体,亦可以防御敌人进攻。习武之人以“制止侵袭”为技术导向、引领修习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武化)方式,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导向和保障。

武术,拥有消停战事、维护和平的实力。武是拥有维护自身安全和权益的实力。我们修习武术,是让我们从身到心、由魂而魄得到提升而充满安全感,精壮神足,具有安然自胜的实力。

释延孜老师在少林功夫方面更加注重于实战功夫,学习功夫就是为了实战,实战就是格斗,实战是一种价值,同时也是一种精神。学习少林武术的实战功夫其主要宗旨就是弘扬中国功夫的实战能力。

释延孜阐述中国的武术应该与国际上的一些赛事接轨,如K-1是国际性站立式格斗赛事品牌,K为Kungfu功夫, Karate空手道,Kickboxing踢拳击等项目第一个字母的简写,这些项目均为一定规则下的搏击项目,1为第一、顶级之意,合在一起的含意为顶级搏击大赛。荣耀格斗(Glory kickboxing )目前是世界最大规模,水平最高、受众最广的自由搏击赛事。同时还有中国自由搏击赛的“英雄传说”职业赛事、“峨眉传奇”搏击赛事、“昆仑决”自由搏击赛等。

这些国际性的、国内的武术赛事都为有武术梦想的人搭建平台,这些非常正规的赛事就是挑战强者,中国的武术功夫要想登上国际自由搏击的赛事擂台,就要有实战功夫,要进行格斗、抵抗对手、给对手以打击。

释延孜老师指出在擂台上拼的是胆量,要的是功夫,加上擂台上的反映应对能力,和抗打能力,不拍打是胆量;在平时训练中,未学会打人、先学会挨打,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阶梯。其次是不会打人、学打人;学会打人,不打人,这是学习功夫的武德。

如何传承中华武术文化,释延孜有这样的观点,将武术中的实战精华挖掘出来,教给学生;在擂台上去实战,取长补短,取得一些武术的真谛,参与到世界性的自由搏击赛中,在赛场上要有中国人的影子出现,在世界的自由搏击赛场上悬挂上中国的五星红旗,唱响中国的国歌,用事实证明中国是武术的爱好者,中国武术具备有这种能力,用人来给予证明,让世界人民认识到中国武术的实战功夫和魅力。

中国几千年的尚武精神,应该向全世界推广正能量,武术的精神是正能量,不畏强者,敢于向强者挑战,这与爱好和平并不矛盾。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舞者,冲在前面,起到先锋队的作用,是一个扛旗的人。中华武术实战世界搏击巅峰,助力中国梦,与世界梦相辅相成,让中国武术的精神在世界上更具影响力。武术的精神也是爱国主义的体现,报国杀敌,效命沙场,慷慨赴死的英雄主义;以天下苍生为重的爱民护民思想;见义勇为,扶危济困,除暴安良,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侠义精神。

此时的释延孜校长无论是在武术的技艺上还是在武术的理论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已到炉火纯青的阶段。正是释延孜这种正能量的影响力,让两位在特种部队服役16年的特种兵在即将退役之前就同释延孜校长约定退役后到少林实战功夫学校当教官。有着16年特种兵生涯的山东籍教官张增力、冯兴坤于2017年前来学校报到,担任学校武术教官,负责军事化训练,兑现了2015年还在部队服役时的承诺。

释延孜现为少林实战功夫学校的负责人,也是该校的校长,他将为今后武术学校的发展找到了方向,“实战兴武,军武同魂。”

今年已是52岁的释延孜校长对未来了充满信心和希望,今后将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军地实用人才,为了中华武术的伟大复兴,开拓进取,勇往直前,让中国的武术精神引领更多的世界人民走向高度文明。

责任编辑:齐梓怡

首页|电脑端|网站地图

法治廉政网视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