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生态旅游

内蒙古非遗技艺借文旅融合“活”起来

2019/5/23 15:22:37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周周

“我的手艺不保密,这门手艺不能失传了啊。”76岁的吴润达老人是蒙古族香牛皮靴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人。吴家制作蒙古靴的历史久远,到吴润达已是第5代。

蒙古靴是蒙古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牧民由游牧走向定居,生活方式的改变让蒙古靴的销售日渐萎靡,曾经兴盛一时的蒙古靴行业不复存在。像吴润达这样能独立手工缝制蒙古靴的全能手艺人越来越少了。

这样的困境是内蒙古非遗传承的普遍问题。如何让非遗重焕生机,业界一直在不断思考和探索,而方兴未艾的互联网与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则为非遗传承带来了新契机。

让非遗活起来

“这里纳入抢救性保护的10余项非遗项目全部免费对外开放,希望通过传承、传播传统文化,让全世界了解内蒙古的民族文脉。”呼和浩特莫尼山非遗小镇负责人贾宏伟说,莫尼山非遗小镇的成立就是要将非遗与旅游结合起来,让非遗火起来。

莫尼山非遗小镇位于呼和浩特市段家窑村,地理位置独特、民族特色鲜明。小镇占地面积360亩,2018年6月9日建成,是内蒙古首家以展示非遗为主的大型露天博物馆,有非遗博物馆、非遗艺术馆、非遗研学基地、万里茶道驿站、游牧文化展示区等12个游览区。其中,非遗代表性作品暨活态非遗传习体验互动区最为引人注目。在这里,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各种非遗项目,让深藏的传统手工艺走进人们的视线。在今年呼和浩特市首届非遗中国年活动期间,莫尼山非遗小镇55天共接待游客9万余人次,带动周边妇女就业92人。

“我们将借助网络等多方宣传,继续深入挖掘发现各种手工艺人,为他们免费提供非遗讲堂,让游客近距离接触了解这些手艺,同时我们还打算将这些手工艺品包装销售。”贾宏伟介绍说。

让非遗走出去

“从2018年开始,我们就开始面向高端客户量身定制枕头。”53岁的牟春玲是科尔沁蒙古保健耳枕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她说,定制耳枕需要对客户的肩宽、颈高(耳垂到颈的距离)、耳朵的大小等进行测量。

据牟春玲介绍,早在成吉思汗西征时,科尔沁部落哈布图·哈萨尔的大军中和家居中就开始广泛使用耳枕。在孝庄文皇后嫁入清廷之后,耳枕开始盛行并渐渐流传开来。

牟春玲出生于以手工缝制工艺著称的牟氏家族,祖辈曾专门为达尔罕王府缝制服饰。传承家族古老技艺,一直是这个蒙古族女子的心愿。43岁时,牟春玲全身心投入到耳枕的制作和研发中。2009年,她的科尔沁蒙古保健耳枕获得国家专利,并注册了“德居园”和“孝庄”商标。

两年后,牟春玲创办了孝庄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此后带着耳枕陆续参加了东北亚文化艺术博览会等大型展会,深受客商欢迎。2017年5月,在美国纽约国际礼品展上,耳枕还获得了最佳优秀产品奖。

“我们传承的是技艺,非遗产品应用到现代生活中才能让非遗传承下去。”因此牟春玲不断创新,与深圳一家科技公司合作,将智能芯片植入耳枕枕芯,客户下载手机APP,就可以查看睡眠健康报告,包括睡眠深度、时长等8项指标。

在通辽,耳枕已经成了游客们热衷购买的旅游纪念品。在不断研发新品过程中,为游客提供定制服务成了牟春玲主推的方向。同时她也在寻找另一条契合普通消费者的路,比如医疗保健耳枕,“非遗+科技是一条可以持续发展的路子。下一步,我要充分借力网络平台,形成比较完善的销售团队和网络销售模式。”

让非遗传下去

太阳花是鄂温克族的传统饰品,也是游客来到鄂温克草原必带的旅游纪念品之一。

“妈妈说,现在网络发达,很多人都通过网络购买东西,你学的是计算机专业,能不能把所学的东西用到太阳花事业上。”大学毕业的艾吉玛放弃了考公务员的打算,回到家乡呼伦贝尔鄂温克族自治旗与母亲做起了太阳花事业。

艾吉玛的母亲乌仁是太阳花和太阳姑娘传说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出生于伊敏苏木阿贵图嘎查,深受鄂温克族传统民族文化的熏陶,是旗里最早从事家庭牧户游的人之一。2010年,乌仁自筹资金60万元,创办了鄂温克民族传统手工艺工作室,组织嘎查里的小姐妹一起做起了太阳花饰品。

艾吉玛自小耳濡目染,年龄稍长些就开始和母亲学做太阳花。在她心中,早已埋下了一颗太阳花的种子。

2014年回到家乡后,艾吉玛做起了网上销售。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太阳花,爱上太阳花,她成了“刷屏族”,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设计完善的太阳花造型。

2015年,母女俩共同创立了太阳姑娘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下,累计培训千余人并带动贫困家庭共同创业脱贫,产品广受海内外赞誉与喜爱。

“一到夏天就忙个不停,差不多能有60万的收入。”最令乌仁欣慰的是,女儿艾吉玛已经成为自己的接班人,“只要后继有人,太阳花就会世世代代传下去。”

据了解,内蒙古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9项,自治区级项目70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2名,自治区级传承人903人。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内蒙古正积极创新探索,紧抓文旅融合与互联网发展机遇让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聚焦非遗,让昔日落寞的传统手工绝技重焕生机。

责任编辑:齐梓怡

首页|电脑端|网站地图

法治廉政网视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