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法治聚焦

船山公安再破侵犯个人信息案,查获100万余条信息

2019/5/30 17:36:06 来源:法治中国廉政网视   作者:李佳芳


法治中国廉政网视讯(李佳芳):日前,遂宁船山公安分局成功破获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4名,查获公民个人信息数量100万余条。

周某(男、24岁、陕西省人)是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的销售主管,今年年初调到遂宁某楼盘任职。因为工作便利,他能收集到大量看房客户的信息,包括姓名、电话、住址,甚至客户为何愿意买房、为何不愿意买房等信息。然后,他将这些精准信息,以5元钱一条的价格,对外出售。


打包信息15万条卖一两千

精准信息5元一条

5月初,在日常工作中,船山公安分局接到群众举报,称有一名周姓男子在出售公民个人信息。船山公安分局网安大队立即组织专班对该线索展开调查。

经过调查,锁定了在遂宁安居区某楼盘担任销售主管的周某,并将其抓获。经查,周某是陕西人,以前在重庆从事房产销售工作,今年年初才调任安居区某楼盘任销售主管。在抓捕周某后,民警在其电脑及手机上,发现多个存储公民个人信息的文档,仅“重庆主城9区”的文件夹中,便存储了多达15万条的公民个人信息。此外,在周某的手机上,民警也发现了大量的交易记录。

一般的私人基本信息,如只有姓名、电话,周某都是打包出售,而一些精准的客户信息,则是单独5元钱一条。这类信息则包含了姓名、电话、地址等身份信息以及客户为何买房,为何没有看中这个楼盘等等详细信息。


利用职务便利收集顾客信息

还把信息卖给装修公司、中介公司

民警发现,在这些公民个人信息中,几乎均是小区业主信息以及看房者的信息,而精准客户信息,则多是周某自己收集的。

周某利用担任主管的职务便利,让售楼人员在和客户交流时,除了要登记意向客户的基本资料外,如果客户购买了房屋,售楼人员就需要搞清楚为何购买。如果没有购买房屋,也要搞清楚对方是什么原因没有购买,比如要看看其他楼盘,或者资金不足等等,然后将这些信息备注在客户资料中。周某除了收集自己的客户资料外,还会从其他楼盘的销售人员中购买,或者进行信息交换。因为这些精准客户信息透露了太多信息,比如一名客户可能没有看中其他楼盘,但可能会看中周某所在的楼盘,于是他就会根据备注信息进行精准营销。

“他就是靠着精准营销,收入非常高。”办案民警介绍,周某不仅和另外楼盘的销售人员进行交换和买卖信息,还会将信息卖给中介公司、装修公司、贷款公司等。

在抓获周某后,民警根据交易记录,顺藤摸瓜,将在其处购买信息的蔡某、廖某抓获,同时,出售个人信息给周某的赵某也成功落网。

目前,涉案四人中,周某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其余三人也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提醒:

买卖信息5000条以上就要追究刑责

公安机关提示: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来自于多方途径,只要公民提供了自己的详细信息,就可能出现信息泄露,这就要求各单位必须加强管理,确保客户个人信息的安全。根据法律规定,买卖公民个人信息5000条以上,或者金额5000元以上,就触犯了刑法,如果买卖公民个人信息50000条以上,或者金额50000元以上,就属于情节特别严重。

日常生活中,公民长期接到装修公司、贷款公司、中介公司等等电话,都说明自己的信息已经被泄露了,除了相关单位要加强管理保护客户个人信息外,公民个人在对外填写自己个人信息时,也一定要慎重,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虽然个人信息被他人买卖看似不会对个人造成经济损失,但是如果个人的详细信息被违法犯罪分子获得,就可能会出现对你进行比较有针对性的电讯诈骗等案件,造成大量经济损失。

责任编辑:齐梓怡

首页|电脑端|网站地图

法治廉政网视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