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基层风采

方楠:三门峡警方破解虚假信息犯罪的实战能手

2019/6/19 19:13:49 来源:法治中国廉政网视   作者:郭振卫 李安泽

核心提示:31岁的方楠是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公安局民警,他利用自己所学的计算机专业技能,熟悉网络知识的优势,多学科发展,奋战在侦破电信诈骗犯罪的第一线,兢兢业业坚守、孜孜不倦钻研、锲而不舍追踪,克难攻坚,变不可能为可能,屡破大案,连获殊荣,方楠本人也被评为河南公安信息化实战应用百名能手称号。


法治中国廉政网视河南讯(郭振卫  李安泽):在河南省的三门峡市陕州区公安局有位名叫方楠的民警,今年只有31岁,虽说年轻,他却是一位网络信息破案的能手。

2006年,方楠参加了工作,在三门峡陕州区公安局原店派出所从一名基层警员做起。方楠从警十多年以来,他先后主持并参与办理各类行政案件400余起,业务主攻方向是侦破虚假信息犯罪,曾参与公安部组织的刷单诈骗跨境行动,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办理刑事案件350余起,参与抓捕犯罪嫌疑人270余人。 

        

青春的年华,闪光的足迹

方楠虽说年轻,但他踏实能干,善于钻研一些新型的网络犯罪,他利用所学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打破以往的破案模式,创新发展、独辟蹊径,2009年荣获三门峡信息化练兵全市第一名。

方楠先后代表陕县公安局参加全市信息化大练兵,荣获2013年度“全市公安系统信息化大练兵集体第一名”;代表三门峡市公安局参加全省信息化大练兵,获得2013年度“全省公安系统信息化比武大练兵集体二等奖”;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3次,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警察、河南公安信息化实战应用百名能手、第八届三门峡市十大杰出青年卫士等荣誉。

31岁的方楠是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公安局民警,他利用自己大学时期所学的计算机专业技能,熟悉网络知识的优势,多学科发展,奋战在侦破电信诈骗犯罪的第一线,兢兢业业坚守、孜孜不倦钻研、锲而不舍追踪,克难攻坚,变不可能为可能,屡破大案,连获殊荣,方楠本人也被评为河南公安信息化实战应用百名能手称号。


扎根于基层  固定证据成习惯

方楠在三门峡陕州区公安局原店派出所上班期间,有一个刑满释放人员吕某,多次在火车站广场夜市凌晨时段发酒疯,妨碍多家夜市摊主正常经营,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辱骂释放之前判刑时曾参与的作证的人员,这种打击报复作证人员的行为严重困扰着一些作证人的正常生活,这个案件发生在2009年的上半年。

方楠每次出警都及时收集吕某打击报复证人的材料,收集到够足够的材料后,将吕某按打击报复证人罪刑事拘留,但因吕某有针对性的对证人打击报复,致使夜市上无人敢来派出所作证,没有人指证吕某,对于吕某打击报复证人的有关证据只有受害者本人的举报材料,没有吕某本人笔录(零口供,笔录拒绝签字)。根据以上材料,无法达到提请检察院逮捕犯罪嫌疑人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方楠动员夜市从业人员出来指证吕某,但收效甚微。

后来方楠警官给夜市上的经营摊主们普及法律知识,从法律角度来说,吕某已经构成打击报复证人罪,如果罪名成立,吕某将面临五年以上的刑罚,广大从业者可以在这里安心经营五年生意;假如没有人来指认,有可能关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放出来,有可能变本加厉的骚扰广大夜市摊主,通过大量的普法工作,陆续有夜市从业人员到派出所主动作证,由于取得了大量的有力证据,吕某最终被绳之以法,后被法院以打击报复证人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这是方楠参与主办的一起刑事案件,锁定证据才具有对打击犯罪嫌疑人的话语权。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时代信息越来越发达,借助网络犯罪也是越来越多,花样翻新。近年来,虚假信息犯罪是一种非接触性犯罪,来无影、去无踪,受骗群众如同做梦。

在诸多的信息诈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表现出来的信息几乎都是假的,只有被害人的钱被骗走是真的。如何从虚假的信息的背后挖出真实的犯罪嫌疑人信息,在与犯罪嫌疑人的斗智斗勇的较量中,并不是一条路平坦的路,许多侦查员总有一种杂乱无序、无从下手的感觉。对于这种新型的网络信息犯罪,方楠却不一样,往往在侦查工作处于山穷水尽,侦查获取的信息与嫌疑人的真实信息联系面临断线窘境时,方楠的出现,案件侦破迎来了柳暗花明,如同一把智慧的钥匙,打开了难解的密码锁。


运用多学科知识,找到侦破的智慧钥匙

用方楠自己的话说,跨界思维对他影响很大,他深知学习是解决恐慌的根本途径,如果不努力提高知识素养,加快知识更新,就难以在工作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

在他的家里和办公桌上总会堆放着厚厚的一摞书,只要有点时间他就会去学习网络知识、在金融和法律方面给自己补课,从知识中创新思维,找到并发现关联,获取侦查线索,固定证据、追缴非法所得、有力的打击犯罪。

2016年3月,在湖北侦破一起利用“小额贷款诈骗”案中,嫌疑人把赃款全部利用拉卡拉刷走,侦查人员找到武汉拉卡拉总部查询相关情况,工程师给侦查员用专业术语解释了半天,懂金融的不懂法律证据,懂法律的不懂金融资金流向,参与经侦的人员感到迷惑不解,始终没有弄懂犯罪嫌疑人是如何“洗钱”的。

搞不清资金流向,无法顺线追踪找到犯罪嫌疑人,眼看侦查线索将要中断,领导和同志们焦急万分。关键时候,方楠到场了,他搞清了来龙去脉,搞清了资金流向,把几乎中断的赃款流向线索重新链接起来,由他再给大家做进一步的解释,通过赃款流向这条线索找到了犯罪嫌疑人,为全案突破起到了关键作用,也为证据固定,案件成功移送起诉机关。

善用侦查思维,在虚实中捕捉线索

犯罪侦查处存在博弈性,侦查员与嫌疑人通常处于明暗之间的对抗较量中。方楠擅长逻辑推理,往往潜能爆发,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往往会把嫌疑人不经意的一个疏忽信息放大,给侦查工作带来曙光。

在侦破的一起冒充军人诈骗案时,方楠和侦查员姜奔连续出差近三周时间,三赴武汉调查手机卡,两上北京调查银行卡,多次赶往郑州和上蔡物流公司调查赃款去向,结果是一无所获、四处碰壁。

方楠和姜奔两位年干警并不气馁,不愿服输,也不信这个邪,他们分析认为这伙诈骗分子,大多是农民,文化层次很低,他们怎么能做得天衣无缝,没有丝毫破绽呢,这不符合常规呀!

他们通过逆向思维和激烈的辩论、争论、甚至争吵;通过对银行专业人员多次的虚心请教,他们仔细过滤了30多张涉案的银行卡信息,最终在一张银行卡上发现了蛛丝马迹,揪住了狐狸的尾巴。方楠及其参案干警在ATM机上提取了嫌疑人作案前查询时的照片,最后通过人像比对系统,锁定了嫌疑人马某某,案件成功告破。


左二(方楠)

案件侦破的背后,是艰辛汗水的付出

长期从事虚假信息犯罪案件的侦查,除了身体上的历练之外,更多的是对内心意志的磨砺。

在侦破的一起特大电信诈骗案,六名犯罪嫌疑人均藏身上海。方楠和民警程鹏帅在上海出差调查近35天,跑遍了闵行区的大街小巷。为了准确掌握犯罪团伙作案车辆的轨迹,他俩使用了GPS定位装置。 方楠趁着雨夜的掩护,利用自己身材的优势,身披一张简易雨衣,硬是躺着用身体挪进涉案轿车的底部,把GPS定位装置安好。他的背部摩擦水泥地面挪着钻出了车底时,头发、衣服上都沾满了泥巴、污水,脊背的一块肉皮也被地面上石子蹭掉。

小区的保安看到蓬头垢面、满身泥水的公安民警,还以为他俩是混进小区捡拾破烂的人员呢。

方楠说,如何通过资金流找到犯罪嫌疑人,不是靠力气,靠的是知识、靠的是思维,靠的是持之以恒的坚持。领导和同志们打心眼里佩服这个关键时候能扭转侦查乾坤的年轻人。每次电信诈骗案件的外出调查取证都想也必须叫上方楠,心中才有一些底气,方楠都成了开路先锋。

多年来,面对复杂案情,方楠能够沉着应对;面对案卷材料,他都是一丝不苟;面对再狡猾的嫌疑人,他机智作战,深入腹地将其一网打尽;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警察对公安工作的热爱和忠诚。

面对未来,他对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

方楠在虚假信息犯罪案件的侦查侦破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和荣誉,他并不满足,他觉得的自己做的、学的还不够,面对日益复杂的高科技网络化犯罪,自己的所学的和拥有的技术面临诸多挑战,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技艺、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胜任工作岗位,才有能力更好的服务广大百姓,为辖区人民的安宁保驾护航,自己该担负的任务还很艰巨,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齐梓怡

首页|电脑端|网站地图

法治廉政网视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