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生态旅游

探秘九龙潭和摸摸会 嵩山仙境九龙潭

2019/7/16 9:31:31 来源:法治中国廉政网视   作者:徐庆涛 陈占超 李志伟

法治中国廉政网视讯(徐庆涛 陈占超 李志伟据《嵩山民俗摸摸会》中记载:河南嵩山九龙潭自然风景区共有两处,一处是位于颍河支流蛟河之源的八龙潭自然风景区(原称九龙潭),因是八龙王盘踞的地方而称为八龙潭(现在登封市中岳办事处境内);第二处是颍河支流勺河的源头九龙潭自然风景区(也是九龙王盘踞的地方,现在登封市唐庄镇境内)。

九龙潭自然风景区位于嵩山峻极峰北麓,东龙门峡谷中勺河的源头和上游,勺河源于嵩山会仙峰和卧龙峰北侧山坳,溪水沿沟向北流,下泄深山峡谷倒拜沟,出沟向东三里到翟营村(郭庄村六组),折转东南曲折迂回十里(王河村境内),在三台山北侧歇马厅(冯沟村境内)出龙门,注入嵩山人工天池——纸房水库,这段河就是勺河上游。

九龙潭分为上九潭:从九龙王庙前的飘花池之上,到东龙门山的小龙门口的聚龙潭至,分别为串珠潭(一连串三个)、盘龙潭(神龙盘窝)、蛟龙潭(绝壁瀑布)、蟠龙潭、螭龙潭(无角龙)、卧龙潭(潭前有龙井,意为卧龙汲水)、聚龙潭(众龙聚会)

下九潭:在倒拜沟峡谷中,从捏腰石的白龙潭起到九龙王庙址的黑龙潭至,分别为白龙潭(九龙之长)、会龙潭(众龙相会)、虬龙(有角的龙)、龙门潭(潭状若门)、贯珠潭(龙潭贯珠)、应龙潭(众龙跃入龙宫,又称飞龙潭,此处瀑布最为壮观)、阊潭(宫门之潭)、黑龙潭(九龙宫,也称九龙潭)。

外九龙潭:勺河上游因龙王而名的王河村(又称九曲龙王河)从歇马厅上朔到翟营,十里有余,九曲迂回。从下往上分别为九龙潭、石板潭、担担潭(瓜蒌潭)、卧虎庙潭、石砍潭、鬼谷潭、崖阴潭、钥匙崖潭和白庙潭。

除上述的外、下、上九龙潭外还有:饮马池:位于飞龙潭之上,阊潭下的绝壁上,传说是九龙王的坐骑神马饮水处,池边有马蹄坑两个,悬崖饮马倒拜沟即此。漂花池:位于九龙王庙前的石峡中,三面绝壁,状如蜗牛壳,上垂瀑布,水深莫测,可观数种漂花妙景。龙井:位于卧龙潭上聚龙潭下,卧龙汲水即此。真龙潭:位于聚龙潭上二百米处的悬崖绝壁中,潭下峭壁十米为龙宫,绝壁瀑布神奇壮观,潭上四面皆为百米悬崖,险中有奇,奇中有景。龙洞:位于阊潭和真龙潭边沿上的洞穴。

九龙潭的众多瀑布群:

饮马池瀑布,位于飞龙潭上阊潭下,落差十五米有余,水流从阊潭口喷薄而出,倾泻而下飞龙潭,它像一条发怒的银龙,从半空中飞扑下来,直捣潭心,水声轰隆,气势恢宏,潭中激荡起阵阵狂风,喷逬出如雹的急雨,狂轰乱炸,堪为奇观,是下九潭中第一大瀑布。

黑龙潭瀑布,落差十米有余,崖壁如削,水流如帘,似粒粒玉珠,向四方喷散,十分壮观。

漂花池瀑布,落差足有八米,瀑布直泻而下,池中的滚滚波纹涟漪,就像漂浮着万朵盛开的洁白莲花,争奇斗艳。

蛟龙潭瀑布,落差有二十米左右,崖陡奇险,飞流倾泻,汹涌澎湃,水流击打着岩石,发出轰轰巨响,飞溅出的水花瞬间就变成了袅袅白烟,势如奔马,宛如游龙,又似蛟龙出海,腾天舞地。

卧龙潭瀑布,落差十米有余,水从聚龙潭流出,水落四迭,浪花飞溅,犹如天空中撒落了无数颗晶莹的珍珠,翩然飘下,泻入潭中。

真龙潭瀑布,落差十米,水流若飞若泻,水流不断地被撕破,又不断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浪花、激流、然后倾斜泻下。另外,还有若干个小瀑布分散在峡谷的各个角落,在人间仙境倒拜沟峡谷里,点缀了无数颗靓丽的灿烂明珠。

每年夏季或汛期,倒拜沟峡谷里的奇景妙观,都会吸引无数个文人雅士和众多游客来到这里,游山玩水,拨叶弄花,观水听涛,捉笔抒情;在这空旷的山野里,吟唱一曲山歌献给山川林月,诵一首浪漫的诗情奉给心上人,吼一腔戏剧带给清泉流水;在蓝天白云下漫步,在青山绿水中云游,在绿波花海中徜徉,在松柏绿荫下逗留;在悬崖瀑布前驻足观看,取景拍照,吟诗作画,流连忘返。

“龙潭贯珠琼浆流,悬崖饮马倒拜沟”。这里便是嵩山地区三十大景观之一。

九龙潭冰瀑:深秋隆冬季节,嵩山倒拜沟的峡谷里,天高云淡,寒风刺骨,鸟少人稀,飞流瀑布也停止了往日的喧哗和沸腾,它不再像一匹难以驯服的野马,而像一位静若贤淑、温柔娴静的少女,这里真正变成了人稀水静青山空,天高谷寂山川奥。各个层阶的水潭边,条条相连,束束衔接的冰瀑倒挂悬崖,像冰柱、冰帘、冰幔、冰笋、冰凌、冰芽、冰花,五花八门,千奇百怪,银装素裹,妖娆多姿,似玉带若白龙,晶莹剔透,古怪精灵,瀑布冰封最厚处达到了数米,各个水潭也全被坚冰填平,光洁如镜,真可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浑然天成。各处冰瀑都闪耀着迷人、神秘、诡异、鬼灵的白光,给人以无限的遐思和联想。此情此景,也吸引了一批批游客、作家、摄影、美术爱好者来此踏冰、赏景、拍摄、创作,感受着深山冬日里的闲情逸致和别样风情。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_“摸摸会

在嵩山北麓倒拜沟峡谷的九龙潭地区建有九龙圣母庙、九龙王庙,千百年来,形成了圣母祭祀、九龙王庙会和信仰祭祀风俗,“摸摸会”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民俗活动。

摸摸会”又叫嬷嬷会,即摸黑拍手定情会。源生地和原发地就在九龙潭地区。“摸摸会”是中华民族神龙文化的一种综合表现,有据可查,它的兴衰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了,是研究中原文化及生殖崇拜信仰学说的古化石。

谈起摸摸会,自然有它的来历。据相关历史记载和采访当地人,传说在古时候就有不少女子婚后不孕,因为生儿育女是女人的天性,所以女人不会生育是件极为痛苦的事情,但又难以言表。本地的一些少妇为了求子,便趁夜黑人静之时,只身来到了深山九龙潭圣母庙内,向圣母诉说苦衷,磕头焚香,祈祷求子。谁知圣母灵验,每一位来此祈子的少妇第二年便必生贵子。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声名远播,九龙圣母也成了远近闻名的送子观音。

当地人就把农历五月十五日(九龙圣母的生日)定为许愿和还愿日,有生育愿望的妇女便在五月十四晚上,悄悄来到九龙潭,她们以相互拍手为接头方式,习俗中拍一下手的是女人,拍两下手的是男人,如果看不上对方,便自动离开,彼此不能强迫,然后他们会继续拍下去,直到找到意中人为止。摸摸会有严格的规矩和禁忌,相互交合的男女,不得表明自己的身份,交合后便很快离开,更不能相互跟踪。时至今日,摸摸会已经演变成了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盛会,他们乘着夜色,相约相携来到九龙潭,来赶摸摸大会,来体验摸摸会的神奇传说,来欣赏这仙谷美景,来乘风纳凉,来谈情说爱,来倾吐爱恋。他们在潭水边调情戏水,在山林里追逐嬉闹,或在圣母庙前“山盟海誓”,为年轻人的追情逐爱创造了浪漫的氛围和优越的环境。

每年的农历五月十四日举行摸摸会活动,具体时间是在当日太阳下山时进山,次日太阳出来时离开。摸黑上山、摸黑拜神、摸黑诵经、摸黑演唱、摸黑舞蹈、摸黑交友、摸黑乘凉、摸黑约会或相会、摸黑游山、摸黑幽会、摸黑下山。这种源于九龙圣母的摸黑上山,摸黑下山的渊源,形成了嵩 山地区独特文化庙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说还有一个奇怪的天象,就是五月十五早上该地区都要降一场雨,俗称刷山。

“摸摸会”会期主要有圣母祭祀、有祭龙活动、有求儿女的绵绵瓜瓞、有祈福美满婚姻的 、有许愿的、有还愿的、有游览的。摸摸会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也逐渐加入了其他文化,经贸活动,成了农村贸易、民间社火的场所。

因为九龙圣母送子的灵验,所以“摸摸会”极为兴盛,来自郑州、许昌、洛阳、平顶山等周边地区的善男信女们蜂拥而至,纷至沓来,人数少则有一两万,多则高达五六万,“摸摸会”曾几度盛衰,传说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解放后轻,文革后淡,近年来顶,但从没间断过。“摸摸会”深受嵩山地区广大民众的喜爱并广为传播,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参会的人数在逐年增多,并达到了顶峰。由于当地文化名人冯金河、常松木等老师的长期搜集,挖掘,并编篡《嵩山神龙传》一书,为嵩山摸摸会的抢救、扬名奠定了良好基础:2004年9月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节目的隆重推出,郑州大学教授、人文学者、民俗专家高天星老师等专家团队的精心策划和大力推介,把嵩山“摸摸会”推出了河南,推向了全国,成为了中原地区的一颗绚丽灿烂的明珠。

2009年六月“摸摸会”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摸摸盛会”

“摸摸会”的核心位置就在嵩山主峰峻极峰东北部的九龙潭,地处嵩北深山区,群山环绕,重峦叠嶂,山势陡峭,溪水淙淙,树荫参天,瀑布九连,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广大游客春天游山赏花,夏季避暑看瀑,秋季欣赏红叶,严冬观冰的最好去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嵩山“摸摸会”也逐渐兴盛起来,参会人群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几千人上升到现在的几万人;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参会人群辐射的范围越来越广,活动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活动时间由原先的天黑时提前到现在的上午八点钟左右;游人有原先的步行、骑自行车,到前些年的骑摩托车、骑三轮车,再到现在的开汽车;活动范围有原先的翟营村(唐庄镇郭庄村)外步道至九龙圣母庙,逐步延伸到现在的唐郭公路边上;停车的范围也有翟营村扩展到上至郭庄村桥下到十几里外的三官庙村三岔口,一路两行都停满了游客的车辆。

近几年来,摸摸会的规模越来越大,下午十六点钟以后,前来赶会的人们就蜂拥而至,络绎不绝,当地政府负责安保的工作人员就设岗拒车了(上至郭庄桥下至三官庙三岔口已经限行)。这个时候的会场周围几公里内就已经被车辆、人流堵得水泄不通,众多工作人员和交警在不停的指挥,疏散,分流。

在翟营入口处,排列无序的小吃店,横七竖八的食品、饮料、百货、服装、山货、杂货等摊位,胡乱摆放的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挤挤扛扛,川流不息的人群,商家的吆喝声、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声、亲朋好友的招呼声,中老年人的稳重,姑娘小伙的追逐嬉闹、童男少女的东奔西跑,树荫下、小河边纳凉、闲谈的游客……构成了一幅气势恢宏、热热闹闹的大集闹市画面。

我们也随着赶会拥挤的人流,顺着河沿慢慢前行,缓缓地来到了停车场,这里已不再让停车了,只有少数几辆车在河边上停着,几家小饭店里门庭若市,生意火爆。广场里有搭台子唱戏的、说书的、拉弦子的、唱卡拉OK的、跳广场舞的,都在兴致勃勃地助兴演出,观看的人们三五成群,数十成百,里三层外三层地簇拥着、站立着、围坐着,在聚精会神的欣赏着各自喜爱的文艺节目,或兴高采烈的欢跳着、高唱着,狂吼着,在自娱自乐着……(听说前几年这里还举行过盛大的军民联欢、篝火晚会,那时的摸摸会更是倾情狂欢,热闹非凡)

在翟营村外的窄小土路上,成群结队的人们接踵摩肩,步履缓慢,人群当中不时发出粗犷爽朗、哈哈呵呵的欢笑声,唧唧喳喳、高声低语的说话声,嘻嘻嘻、哈哈哈的嬉闹声、粗声粗气、不依不饶的喧哗声,小路上、路边上、河沟里也不时会传出悠扬悦耳、高亢嘹亮的歌声,有板有眼、不紧不慢的戏曲声和河洛大鼓的说书声……人流在缓缓慢行,蜿蜒崎岖的行进队伍把窄窄的砂石小路拥挤的满满的,人群自觉自律,顺序前行。

天渐渐地黑了下来,窄窄的行进队伍突然散开了,视野一下子变得宽阔起来,原来是到了勺河河谷里,今年因为天气干旱,河里是干涸的(雨水丰沛年份,河道里溪流淙淙,凉风习习,乘凉的人们赤脚进河,一面戏水,一面玩耍,行走的人们都要踩着搭石过河,那情那景将是另一番景象和情趣),但河道里坐满了乘凉的人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小,有远有近,有明有暗,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在交头接耳,有的在促膝交谈,有的在相拥相抱,有的在谈笑风生,有的在侃侃而谈,拍手声、谈话声、说笑声、嬉闹声,尖叫声、歌声,戏曲声,乐曲声融合在了一起,使这个平日里空旷荒凉、幽静寂寞的山谷在今夜里显得十分喧闹、万分暧昧……如果不是亲临现场,你就很难想象,在一个偏僻的山沟里,夜晚会聚集了这么多的人,会有如此热闹、惬意、亢奋的场面。

过河后,沿着河堤小路继续前行,这条路原来是一条废弃的灌溉水渠,高低不平,年久失修,突遇众多的游人就显得格外狭窄、拥挤,行走的人们更是前顶后拥,左扛右碰,小心翼翼,脚步谨慎,相依相伴,好在是路程不是很长,很快就来到了山脚下,这里是也是一片开阔地,人们一下子就分散开来,歇脚的、看潭、看瀑布的(今年的瀑布水小,有的地方已经断流,没有汛期飞流直下、汹涌澎湃的壮美景观了)。

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上山的人们只能是人挨人,手碰手继续蹒跚前行,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上挤满了游人,山道变的更加狭窄了,有些地方就只能通过一个人。这个时候山上已经有人陆续下山了。脚下的路全是奇石坚岩,路面极为坎坷不平,人们都得非常小心,侧身而过了,稍一疏忽就有可能碰伤脚趾头。路过捏腰石和山神庙,这里的人流更是拥堵不堪,磕头作揖,捏腰捶腿都在不停地忙活着。山路越来越陡峭了,里边是悬崖峭壁,外面是百丈深渊,人们更加小心翼翼了,担心谁有个闪失,后果就不敢想象。紧挨悬崖边又坐满了上年龄的中老年妇女,她们有的坐,有的躺,有的站,有的立,有的擦汗,有的扇扇子。山路更加难走了,阴天的月亮时明时暗,给过往的人们也提供了行路的便利,突然脚低下展现了一段段水流石纹路(传说的龙爪路),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咦,竟然有人带着小孩子在悬崖边上坐着,还在那里淡定自若,谈笑风生,悠闲自在呢,背后那可是百丈深渊啊!我真是替他们捏了一把冷汗。

终于登上了山顶,九龙圣母庙里还在供应着晚餐,庙下方的小屋里,一位大哥和几位中年妇女正在一口大锅旁忙活着下面条和捞面条,门里门外有几十个人正在排队取饭,屋外空地上有一群人蹲着坐着,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面条。今天摸摸会活动的主会场九龙爷庙和圣母庙的大殿里更是人头攒动,人员聚集,众多的善男信女们正在那里表情凝重地歌唱着,吟诵者,还有一群虔诚的人正在那里弯腰燃香,在一个大石槽里,插满了旺盛的香火。然后磕头敬拜。庙前的空地上还有一群人在那里载歌载舞,尽情狂欢,音乐声和呐喊声响彻山谷。庙对面的房顶上,庙外的空地上有人已经铺好凉席,整好被褥躺下了,有的人正在铺凉席床单,更多的人则是席地而坐,靠着墙根准备休息,看来他们是准备在山顶上度过这不眠之夜了。

夜深了,山下的人还在源源不断地走上来,庙里庙外还是人山人海,熙熙攘攘。我们随着人流开始下山了,路途上还有不少的游人在急急地上山,人们的脸上都是带着渴望、期盼、神秘的神色来的,山路依然是崎岖狭窄,来往的人们在相互避让,互不耽误地行走着。下山的路似乎是距离短点了一些,我们的脚步也快了许多。我们在漫不经心的游荡中,很快就回到了停车场,场子里还是欢声笑语,人声鼎沸,欢乐的人们还是欣喜若狂,犹兴未尽,依旧在随着音乐起劲地弹拉着、歌唱着、蹦跳着、摇摆着……

夜更深了,有谁能够想象到,在这深山峡谷里正在上演着一场神奇、浪漫、激情、刺激、盛大的言情晚会。

责任编辑:齐梓怡

首页|电脑端|网站地图

法治廉政网视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