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在线
群防群治促进辖区平安和谐
2019/8/21 9:24:05 来源:法治中国廉政网视 作者:
法治中国廉政网视讯:“辖区老百姓的平安幸福,就是派出所努力的方向。”多年来,丹东东港市公安局开发区派出所民警在继承、发扬、创新“枫桥经验”的路上步履坚定,挥洒着青春、智慧和汗水,努力打造最大边境城市的“枫桥式派出所”……
东港市开发区派出所位于鸭绿江畔,辖区由城区和农村两部分组成。在这42.6平方公里上,有 156家企事业单位,2496家行业场所,3个综合市场,25所学校幼儿园,辖区具有点长、面广,企事业单位多、流动人口多、外国人口多的“三多”特点。派出所从“枫桥经验”中寻找、创新切实有效的举措,努力使辖区平安,群众满意。
化解小矛盾排除大隐患
村民孙某和邻居张某家因为一条排水沟引发的矛盾能够追溯到上一代,可谓旧仇宿怨。2018年5月份,这两家又因排水沟发生厮打,两家都有人因伤住进了医院。派出所民警待他们伤情好了一些后,把双方请到了派出所“老王调解室”。老王,名叫王开新,是东港市公安局退休老党员老民警,是大名鼎鼎的“王铁嘴”,他讲的道理,没有不服气的。因此,开发区派出所专门聘请他成立了“老王调解室”。老王了解到,孙、张两家之间有一条水沟,孙家认为是两家公用排水沟,张家认为排水沟所在位置是他家宅基地。如果下雨天排水沟被堵上,水就会流进孙家的猪圈。案发当天,正是因为张家用铁板把水沟挡住了,而导致两家厮打。老王跟他们摆事实、讲道理、谈法律,用真情和付出感化双方,最后双方终于达成协议,张家补偿孙家3000元人民币。两家打开了两辈子的心结,握手言和了!“如果没有派出所的调解,我们两家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甚至打出人命也不一定”当事人孙某事后说。
在调解纠纷方面,开发区派出所还坚持“源头防范、多元化解”的原则,为不同类型矛盾给出了不同解法:苗头型矛盾民警上门调解;民间纠纷型矛盾“老王”调解;非公安类矛盾派出所、司法所、律师所、社区“三所一区”联合调解,形成齐抓共管格局。近年来,派出所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千余起。
群防加群治警民建平安
今年7月11日,两天没联系上女儿的王某慌慌张张前来报案。孩子联系不上了。派出所民警们立即行动起来,编辑信息推送至“百万警民微信群”。12日晚上,线索来了:有网友称在新兴区金地海韵小区发现王某女儿的行踪。派出所启用高科技手段,仅用三个小时就把人找到了。
派出所以丹东市公安局“百万警民微信群”为依托,为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保安、出租车司机在公安管理、服务、防范等方面作用凸显。
为了弥补警力不足的现状,开发区派出所组织治安积极分子、企事业保安等人组成的多支义务巡逻队与派出所警车巡逻互为依靠,互为补充,构建专群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联防、互防、自防”为一体的全覆盖网络。同时向科技要警力,投资45万元建成集值班接处警、指挥调度、信息分析、视频监控、勤务督导“五位一体”的升级版勤务指挥室;配备4G车载和单兵图传、集群电台等科技装备;辖区415个高清监控与市局指挥中心实时联动,每村设置1室1警1辅提供家门口的服务。有效地震慑各类违法犯罪。2019年上半年,刑事发案率同比下降21%,治安案发发案率同比下降15%,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量身定制细精准服务强
开发区沿江、沿海、沿边、沿港,公路、铁路、海运、空运交通四通八达。本地人愿意聚集在这里,外地投资者也喜欢这里的贸易环境。各种各样的人,带来了四面八方的气息,也带来了社会管理的难度。但开发区派出所量身定制的服务满足各方需求。
开发区派出所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患重病的群众提供上门服务。近年来,派出所“流动户籍室”共为群众上门办理户籍、身份证和居住证268次。
开发区派出所为辖区企业提供重要事项“点对点”、审批办证“不用跑”服务。提升软服务能力水平,不断拉长“枫桥经验”的外延。为企业推出“三个一对一”服务,即:在建重点工程项目“一对一”,为每个重点工程项目确定责任领导、责任民警和工作职责;涉企案件“一对一”,企业发生案件,由所长挂帅,专案专班专人;企业帮扶“一对一”,所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干,积极开展帮扶对接服务,征求企业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做生意,就图个安稳,没个平安的环境真干不了。所以我选择东港开发区……”一位企业经营者说。
派出所尽心打造的优质营商环境,企业多了,地区经济上来了,最大的收益者还是当地老百姓。去年以来,派出所登门为企业提供“不用跑”服务2百余次,共查破涉企刑事、治安案件25起,打击处理31人,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为民服务无止境。开发区派出所用他们对党、对人民的赤诚之心和不懈努力,全力创建中国最大边境城市的“枫桥式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