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廉政网视讯(李佳芳 通讯员 柯 林):加强公安交警执法安全防护工作,是加快新时期“依法治国”行政理念全面落实和维系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目前,我国经济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和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然基层公安交警执法安全风险系数却成“抛物线状”增长,如何提升公安交警执法能力和水平,有效预防扼制涉警安全事故发生,下面笔者结合基层公安交警工作特点,就加强执法安全防护谈几点粗浅认识供同仁们参考。
面临的主要执法安全风险
基层交警处于公安机关执法工作的最前沿,与群众接触最为广泛,面临的执法安全风险可谓形形色色,不仅危害执勤民警身心健康,更给心灵增添几分无法永久抹去的伤痕。
暴力抗法屡禁不止。受文化教育水平影响,部分群众交通安全法制观念意识淡薄,多强调个人合法权益保护,主观忽视法制公德,对待公安交管执法工作极不情愿配合,演变产生“仇警”心理;个别驾驶员在多次被执勤民警处罚后,不能正确对待处理个人行为情绪和法律间的矛盾关心,心生怨气不能释放,心灵扭曲变态,刻意冲撞执勤民警,暴力抗拒执法检查,导致民警身心健康面临巨大折磨伤害。
恶意执法投诉增多。以笔者所在川北某市交警二大队为例,2019年初以来,共受理各类信访投诉案件60余起,其中执法信访投诉47件,占总数的78%;另据执法投诉调查总的情况来看,查证确属执法态度问题案件2件次,不属实投诉45件,其中采取恶意投诉攻击执勤民警正常履职行为的就占执法投诉的96%。从数据分析不难看到,恶意投诉刁难执勤民警正常履行工作职能已俨然成为社会常态,严重挫伤基层交警工作积极性,表现出不愿管、不想管,增加民、辅警思想包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装备保障补给落后。面对日趋严峻的执法环境,公安机关相继出台了系列执法安全防护装备保障措施和制度,对操作流程以及保障程序作出明文要求,并增添购置相应设施设备。但受经费保障、专业器材维修保养等人员缺乏因素影响,基层交警部门后勤装备补给一直处于“真空”地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配备精良,健全完善装备补给长效机制,才能确保基层公安交警在面对突发事件和抗拒暴力执法时维护自身安全,保护群众生命财产,有效减少涉警流血牺牲伤亡事件的发生。
环境助推执法要求。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加快提升,导致自然环境骤然变化,原始规律被打破,冰雪、雨雾、山洪等恶劣环境天气增多,特别是事故责任深度调查相应机制的制定出台,对基层公安交警执法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然相反,执法要求的不断提高势必导致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尤其是入夏、入冬以后,基层公安交警不得不与山洪、雾霾、冰雪天气为伴,排查隐患、指挥疏导、提醒管制,恶劣的执法环境和自然环境可谓给基层交警雪上加霜”,严重危害个人生命安全。
问题产生的关键原因
职业危险性。警察作为维护国家和社会治安形势稳定的重要中坚力量,时刻都需同罪犯斗争,执法安全不言而喻。现实中,基层公安交警处于与群众接触最广泛的执法前沿阵地,时刻面临各种安全威胁和暴力抗法行为,导致成为和平时代除军人以外,奉献最大、牺牲最多的职业。
法制不健全。公安机关是维护国家社会大局稳定的暴力机构,由于时代的发展更替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服务”一词“推陈出新”,强行加载于公安机关日常执法行为,导致个别群众思想认识偏颇,面对违法时理直气壮,然而法律法规对却基层交警执法权责界定不清,诱发群众不满意,公安机关执法威严和公信力大大降低。
群众自律差。由群众接受文化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多倾注于个人利益,自我约束能力低下,特别是在交警对其违法行为多次处理后,极易产生扭曲心理,思想观念潜移默化发生转变,情绪宣泄不畅时极容易滋生报复心态,故意阻碍交警执法,恐吓威胁交警人生安全。
实战水平低。执法安全与民警日常培训工作息息相关,并成正比。长期以来,针对基层公安交警执法安全防护工作,虽制定了详细具体的培训工作方案,邀请专业人才授课,但多注重于理论知识,没有将实践工作和书本知识有效结合,导致执勤民警面临突发警情时,装备供给配备不到位,实战应对能力差,往往加重伤亡危害后果。
解决对策措施
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理念。公安交警执法工作集政治性、法律性、社会性和服务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在日趋复杂的社会环境条件下执法,执勤民警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与时俱进,把各项执法活动作为公安交管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学问题研判分析,依法案件处置办理,自觉主动学习业务知识,模范遵守各项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严格依法行政,才能有效从本质上杜绝涉警案件事件发生。
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障。健全完善执法责任体系,推动基层公安交警执法规范法制建设,细化权力使用对象、范围、情形,增强民警可操作性,对阻碍民警执行职务和危害民警执法安全地位的行为,要加大惩戒力度,充分发挥刑罚教育和威慑作用,依法打击暴力抗法行为,保护民警执法安全;探索建立内部执法监督信息系统,查找分析执法薄弱环节,对民警执法办案全程跟踪监督,堵住管理漏洞,消除社会执法不良影响,提升队伍整体执法能力和水平。
要强化执法实战能力培训。要从如何应用解决问题入手,根据新时期公安交管工作形势和挑战,瞄准“最强实战”标靶,坚持“路面就是讲台、实战就是课堂”,重点对民警交通违法技能查缉、执法装备维护保养、事故证据调查固定、执勤执法技巧等知识开展专业培训,不定时按需组织实施开展执法科目对抗演练,比技巧、比业务、比群众工作能力,提升个人单兵技能和执法能力水平;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创新套餐教学,注重问题个案本质 “点对点”培训解决,提升复杂局面控制应对处置能力。
要加强安全舆论宣传。要积极发挥媒体宣传效能,利用电视、电台、报刊、网络、手机等媒介,通过字幕游走、专版刊登、定点播报、微博互动、随警参战、短信群发等方式,积极开展安全执法宣传和法规宣传,争取公众对交警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提升交警在群众心目中的威慑形象,从而有效杜绝执法冲突安全事故发生;牢牢抓住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巩固提升,强化阵地宣传作用,号召有公益心、责任心的业余安全志愿宣传员,在密集区域张贴悬挂标语、开展安全引导,使群众自觉维护民警执法安全理念根植于心,拓展扩大安全教育面。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元市公安局交警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