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基层风采

我在一线,我骄傲 ——抗击疫情个人先进事迹

2020/2/20 10:18:04 来源:法治中国廉政网视   作者:刘金荣 刘国玉 焦建华

她,是一名宣传委员

她,是一名包村干部

她,是新冠病毒疫情防控的联络员

她,是战斗在一线的一位“逆行者”

法治中国廉政网视讯:在疫情面前,她坚韧不拔,勇敢坚定,年仅32岁的她扛起了肩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以身作则,任劳任怨,做党的声音的传递者,做关心百姓的贴心人,做疫情防控的“传话筒”,她就是黑龙江省嫩江市伊拉哈镇的宣传委员——罗欢。

宣传委员,做党的声音的传递者

她深知,在疫情面前,百姓的自觉意识要远比任何硬性规定都有效,她秉承“信息公开是最好的疫苗”,在疫情防控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她组织村里开展了黑龙江省每日疫情报道,报道的内容全部从官网转载,用鲜活的数据增强百姓的防控意识。现在百姓不出门,那么手机和广播就成了宣传的主阵地,于是她便开始研究制作小视频,累计制作视频32个。在视频的选材上她也精心策划,有同事绘画的疫情知识漫画、有抗疫一线工作者的工作剪影、有13个村的小朋友加油鼓劲的话语还有爱心人士捐赠的事迹等等。播放广播时,因为村里个别设备的问题无法识别派发的音频,她就亲自录制音频然后发到各村。除此,她还充分利用微信群、条幅、标语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防控知识。组织悬挂条幅130个、标语291条、宣传板7个、宣传栏14个、宣传墙8个、微信转发1812次、发放宣传单2000余份

包村干部,做关心百姓的贴心人

由于镇村封闭,养殖户所需的玉米饲料亟待解决。面对这样的民生问题,她急在心里,记在心上,但联系了许多供应商都没办法提供。从镇域外购买玉米饲料根本无法运送,镇域内大多又是湿玉米,加工又会造成人员聚集。后来,她终于找到了一家供应商,不仅有玉米饲料还存放在烘干塔中,无需加工可直接销售,她喜出望外,但一了解才发现烘干塔的负责人在外地无法回来。最后,她联系到了畜牧中心的主任毛文,毛主任与烘干塔的负责人沟通后决定由他人代卖玉米,于是养殖户24万公斤玉米饲料的供应问题就解决了。看到微信群中每天汇报的送货车辆,她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晨光村贫困户董大娘患有再生性障碍性贫血,每月需到哈尔滨去补血以维持生命,但是因为疫情管控,她无法到哈尔滨就医。在得知此事后,罗欢同志迅速联系就近的医院,在多方打听后最后与董大娘确定了在嫩江市中医院进行治疗。但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如何从村里赶往医院,各个道路卡口如何才能通过?一遍遍地沟通,一遍遍地询问,最后终于敲定了出行方案。由晨光村的应急车把董大娘送到卡口,之后由中医院的120再把大娘接送到医院。到了医院后,董大娘相继补了1200cc的血,可想而知是多么地严重。血补上了但返乡又成了问题,街道上没有出租车,董大娘如何才能返乡?经过多方沟通后,她和镇人大主席一起亲自开车给董大娘送到了九三高速路口,之后由村应急车将大娘安全地送到了家中。

联络员,做疫情防控的“传话筒”

作为疫情防控的联络员,及时传达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虽然她在家里,但是不敢睡觉,不敢放松,手机随时不离手,吃饭的时候、洗漱的时候、充电的时候她都会把手机放在身边,生怕会遗漏任何重要的信息。直到夜深了,她才能安心地睡觉。她的卧室,也成了她的主战场,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电脑打开开始工作。刚开始的一段日子,她别说做饭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很多时候都是三顿饭挤成两顿吃,而且都没有准点的时候。她的工作里要统计返乡人员、统计与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统计全镇购买“退烧药”人员、要为同事办理通行证、要负责领取物资、要负责各项工作的协调等等。记得有一次排查工作非常紧急,她与一个同事还有各村会计整整工作了一个晚上直到天亮。天亮后并没有休息又马上投入到新的一天的工作中。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她与同事一道为百姓排除一切可能存在的危险,做百姓最贴心的依靠。

除了是工作者,她还是妻子,他的丈夫每天在小区站岗,防止人员外出。分到早班时,她需要早上五点就起来给丈夫做饭。她也是女儿,因为疫情她过年没有回娘家,而是主动拒绝外出,远在他乡的母亲也宽慰她“为人民服务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以你为骄傲,等疫情结束后再回来多待几天,自己注意好防护”。

别人有的时候问她,“累吗?”其实是累的,但是她深知,作为一名一线工作者,虽不像白衣天使一样能够救死扶伤,但在疫情面前,需要有这样的人站在群众的最前方。所以,她和其他的同事一样,甘于奉献,戮力同心,以初心为引,以责任为伴,用自己的身体铸就了一面铜墙,保一方平安,护百姓周全。

责任编辑:齐梓怡

首页|电脑端|网站地图

法治廉政网视 © 版权所有